细算一下,今年是第93个“五四”了,如果从确立“五四”为青年节说起,那也有62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将近一个世纪里,先辈们一直用不同的方式纪念着这个特殊的日子,秉承着这个特殊的日子所赋予我们的精神。回想五四先辈们的所经历的坎坷历程,所表现出的豁出一切的气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叫人不得不热血澎湃,心生景仰。当初旧中国积贫积弱,青年学子们面对满目疮痍的河山,即使是前面是刺刀、是监狱、是刑场,仍然怀抱舍生取义的大义,进行有理有节的抗争,不折青年读书人的骨气,不失为青年读书人的楷模。
历史上,我华夏青年学子每每不乏抗争义举。党锢之祸下太学生、明代东林党人、清末公车上书无不体现青年读书人的心怀天下、舍生取义的高贵精神。但是,五四运动的可贵、独到之处是它突破了阶层的束缚,完全站在民族、国家立场上抗议,不得不说是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五四的爱国精神是纯粹的,突破了中间任何一种中间地带。这是与历史上任何一种爱国运动的最大不同。古代的爱国运动是为了维持君主的统治,使人民更牢固的置于君主的掌控之下,所谓以君及国。虽然这种爱国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并且历史上涌现出过一大批爱国英雄,但是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催生“奴忠”。所谓“奴忠”,便是奴隶之忠也。奴性不可怕,可怕的是奴忠,奴忠与奴性最大不同在于奴性使人甘于为奴,奴忠则是使人甘于守护这套奴隶制度。当然,在短期内,这种奴忠的危害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奴忠荼毒甚远。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在近代迟迟难以实现民主化的原因。五四运动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完全摆脱了这种奴忠的局限,是一种彻底的、纯粹的爱国运动。
爱国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颂,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爱国传统的国度。五四运动发生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由当时最进步的青年学子发起,自是功烁千秋。然而五四所带来的仅仅是爱国精神,又太过小看五四运动了。爱国历朝历代都有,不见得前清遗少就没有青年学子爱国。五四运动所带来的最大功绩是给人们带来一种意念即民权,人民有权去为自己、为自己所在的国家抗争。当时被北洋政府当政,即模糊了君权,又不承认民权,整个社会就像一团混沌,任凭强盗在里面放肆撒野。五四运动的异军突起,就像这混沌中中点燃的一把火炬,照了这段黑暗混乱的的时代。很直截了当的告诉前朝遗少们,民权不逊于君权多少;也向在混沌中鱼肉国家的强盗当政者传递了一个信号,君权过时了,民权方兴未艾,容不得其放肆。五四运动之后,第一次国民大革命由南及北,席卷大半个中国,民权高涨,乾坤扭转,共和基石夯实,再无敢言帝制者;之后,土地革命如星火燎原,举国抗战似江河入海,历经八年挫败日本,又过四载,掘覆独裁政权,取胜之道固然在势,但民权之功昭著,不容抹杀。
与国外诸多青年爱国运动不同,五四是大气磅礴的抗争义举,是史无前例的取的巨大成功的学生运动。一向走在我们之前的西方社会直到五四之后近半个世纪才有类似的运动。在布鲁塞尔,流传有小于廉撒尿救整个城的传说;在巴拿马有学生在禁区升国旗被美国驻军枪杀的壮举;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也爆发了大规模学生运动,但与五四运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西方人可能自矜于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文明开化,但是他们却没有像我们“五四”一样的爱国学生运动。
我们有“五四”。当下还是往后,一旦我们的权利、我们祖国的利益被践踏,迎接它的必是狂风暴雨般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