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时事漫谈: 让战争重归于军事
2011-03-28 17:24 人文与外语学院 法学091 侯 宁 

从3月20日开始,以法英美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了轮番空袭,受到诸多关注。 ­

1951年利比亚脱离法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而此次法国以利比亚内乱为契机,肩挑维护利比亚人权大旗,不排除其争夺利比亚石油控权的目的;另外,由于法国此前对突尼斯、埃及国内政治形势上的判断接连失误,而导致外交缩水,使得萨科齐在2012年的总统选中胜算岌岌可危;而萨科齐为“盟军首领”的此次战争,是法国继拿破仑之后的又一“创举”,无处不体现着自己的国际领导者形象。­

同时,美国作为国际公认的战争发动“甲级国”,此次却退居幕后,甘为区区一个成员国,在B-2隐形轰炸战机机摧毁利比亚战机机场后迟迟没有行动,也有其探讨之处。第一、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以整合国内经济发展,医治金融创伤的中心政策一直没有改变,战争的支出是否会超出国防预算的控制能力可想而知;第二、作为战争行家,美国深受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之苦,国际形象备受谴责;第三、由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战略政策的南移,而利比亚的石油主要针对欧州国家输出的经济取向,况且2008年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访问利比亚之后,两国关系大为改观。第四、各国领导人都不想对即将到来的另一轮选举落下口实,做违背《联合国1973(2011)号决议》的出头鸟。综合以上几点,对美国来说,打这场战争一来对自己影响不大,二来也没有必要。­

总的来说,不论从军队的数量,还是战争的质量与规模上来看,远不及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也体现了在军事指挥的艺术造就上一代不如一代,翻抄前一代的战争模式成为一种幼稚化趋势。而号称“沙漠雄狮”的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也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一方面在遵循《联合国1973号决议》的框架下宣布停止战火,虽然美国不相信;另一方面,开放国库给百万人民发放武器(对以后的政权稳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命令装甲开进街区,以此来钳制“联军”,一来遏制联军轰炸,保存作战部队的有生力量,二来发动民众,遏制联军陆面部队的侵入,三来使自己不至于像萨达姆一般落到被“斩首”的下场。­

再者,我们也可以看到与以往战争相比,此次针对利比亚战争的策划明显准备不足,时间上,略显仓促;同时,我们无法看到“出兵”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这也就是军事家与政治家的区别,军事家考虑的只是目标,战争的指向问题;而作为政治家,战争的规模、伤亡的程度以及国内外的政治导向问题,都是其应该考虑的。希拉里作为美国国务卿参加法国“领头”的20国峰会,对战争的把握上,显然充当了“绑架”美国的角色,奥巴马只能答应勉强实现其“有限”的加入。是斩首,还是保障利比亚人权?也尚未清楚。而战争过后,如果说“联军”取胜,利比亚政权是转交于叛军处理,还是像伊拉克、阿富汗一样滋生恐怖组织,亦或是“索马里化”,相信后两者都是人们不愿看到的;再大胆的假设一下,如果利比亚战争最后不了了之,那么此次战争的必要性在何处?­

让和平外交归于政治,让战争重归于军事家之手,这是我的基本观点。不管结果如何,不干涉他国内政,让保障人权真真正正的体现在人道主义情怀上,毕竟人民是无辜的。就像是本次“联军”行动的代号“奥德赛黎明”所要彰显的内涵一样,为自由、人权而奋斗,还世界一份和谐,还人民一份和平,还子孙一份美好……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