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 。
“坤”,顺也,象征大地。土地的地势就是厚重,可以承载万物,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重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于大地上的。这句话的意识是: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厚德载物,是君子处世为人的态度,更是深厚学识的外在体现。厚德载物具备三个层次的内涵:
一者,积累道德,积累学识也。此乃第一层次,是成就厚德载物的前提。“读书破万卷”的杜甫,经历辗转波折,深知人间疾苦,终形成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伟之志?。王羲之,博览群书,游遍名山大川,气象不断开阔,心胸宽广,包容万物,终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法家,其笔体之遒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毛泽东多读书,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志,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正是他不断积累学识,开阔眼见,提升了境界,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丰功伟业。如果腹中空空如也,不愿虚心学习,何谈心胸宽广,何谈包容万物,即便宽容也是一种粗俗愚昧。
积累道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底线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此基础上对周围的人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留意;少一些猜疑,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宽容......孔子的弟子——曾参“吾日三省”就是我们积累道德、完善自我的一个很好榜样。只要每天做完事,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回顾一天的所作所为,自己想想哪些是对的,哪些做得不够完美,哪些更能有所进步。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日复一日,我们不断反省的同时也就不断积累道德,完善自己了。
二者,胸怀宽广,宽厚待人。北大建校时,校长蔡元培曾提出很重的思想“求同存异”,他大胆邀请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等有不同学术见解的学者到北大做客座教授,那真是百家讲堂,不同思想相互包容,相互补足,相互促进,所以那些年代的北大学子个个奋发有为,成为杰出的大家。处在大学的我们应该有“求和勿争”的思想,能客观冷静的聆听,体会他人、社会的观点,思想,从中吸收有利于自己的元素,不愤世嫉俗,不为自己一时的固执己见与他人发生口角之争,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去争做最受崇拜,最受欢迎的人。当然这应当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能在细节上作出让步,但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为了和谐,学会变通,但不随波逐流。积极地留意周围的人与事,发现他人的优点,就促进他,使其更加优秀,相得益彰;发现他人的不足和需要,就补足他,使他完善。宽厚待人,得道多助,更有利于自我境界的提升。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乃最高深境界。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之所以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万物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指人的道德日积月累就像滴水汇成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道德,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会受人拥戴,就会不断影响周围的人,它勉励我们不断去努力,积淀内涵。
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做到上善若水呢?能源短缺,粮食匮乏,自然灾害泛滥,环境问题刻不容缓,疾病困扰,总体和平,局部动荡,生化武器的研究,恐怖分子的破坏,失业犯罪等一系列威胁人类长久生存发展的问题仍旧存在,我们应当放下个人得失,为天下人谋永福……
人源于天地,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孔子自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人生之道上,追求无止境,但只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拓展胸怀,像《易经》中所说的那样“以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