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中日鲜有大的合作,特别是国家级别的合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双方都在一定的时期表现过合作的期望。
与此同时,双方的合作基础也不断在冲撞中积累并逐渐成形。从戊戌变法算起这一过程经历了110多年;如果从中日建交算起也近40年。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日合作的需求清晰的呈现给了双方的精英层面。于是出现了“东亚共同体”的重提,亚洲区域货币基金(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立以及中日首脑间频繁互动的现象。此时,不少人担心中日合作的需求强劲,而合作基础并不牢固,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历览古今中外,不乏合作基础薄弱而成功合作的事例,比如二战时的苏美合作。因此这一担心可暂放一边。
从战略高度来看中日合作无疑是利远远大于弊的。对中国而言,要想恢复昔日世界领导的地位,少不了日本的认可,至少是不反对。而对日本来说要想成为一个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的强国,少不了中国的支持或是默许。因此中日合作则俱荣,不合作则相对俱损。这无疑是双方合作最坚实柱石。
从现实利益来看,两国占有亚洲80%GDP,分别占据世界第二第三的位置;拥有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其巨大的市场份额以及较高的互补性,是世界任何两国无法比拟的。再者,一方拥有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已开拓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双方一旦做到优势互补,中日经济发展的势头将会超出想象。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两国的教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共同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两国若合作,教育文化之间的交流贸易将会井喷式发展。这对各自文化的提升将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甚至这种无阻碍的交流将会使中日思想大融合,乃至亚洲价值体系再次亮相世界舞台。
因此,两国的合作将是一次前所未有双赢合作。
金融危机期间,中日两国进行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些合作无疑会增进两国互信,增加两国合作的基础、经验。更令人鼓舞的是,日本新一届政府的上台以及改革,无疑大大加快了中日合作的进程,拓展了双方合作的宽度以及提高了两国合作的高度。
可以想象,只要双方能抵制住外界以及部分内部不利阻力的干扰,二十一世纪至少有一半属于亚洲,属于中日。
作为新一代东亚公民,我衷心祝愿中日能尽早全面合作,东亚共同体能尽快形成,中日能互无猜忌的共同领导建立和谐的世界,亚洲尽早重回世界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