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由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组织的陈士橹院士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首场报告和先进事迹展在我校金花校区图书馆举办。和许多同事、同学一起参观了展览,又聆听了报告,会后交流,我们大家都深有感触。
陈士橹是浙江东阳人,生于1920年9月24日,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今年4月24日,96岁高龄的陈士橹因病去世。这天,恰好是我国首个航天日。他年轻时毕业于西南联大,矢志“航空救国”。首批留苏,两年时间完成了前苏联学生需要三年半才能完成的副博士学位论文,成为我国在原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他从江南来到西北,创建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后来又力阻了宇航工程系的撤并,使西工大宇航工程系成为全国航空院校中仅有的没有被“撤并”的宇航院系,并发展壮大为今天的航天学院。他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大批航天航空科技人才,学生中航天、国防领域“大咖”超多。
校党委副书记刘凯在报告会总结中号召大家学习陈院士“对党忠诚、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严谨治学、厚德仁爱、潜心育人的师德风范;探索未知、敢于创新、迎难而上的科学精神;爱岗敬业、勤勉质朴、无私奉献的人格品质”,我们十分赞同,也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
听了报告,陈士橹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不朽功绩令我们深深折服,而且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六十年如一日严于律己、生活朴素、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记者去采访他,一个院士,住的最陈旧的老楼,家中非常简陋,五十年代的老式家具用到现在。作为院士,国家给的待遇他基本不用。那么大岁数,出差从不坐头等舱,非要订最便宜的经济舱,还不让人接,理由是“国家的钱不能乱花”,“不给政府、别人添麻烦”。他只要面见谁,包括学生来家,都要正式着装以示尊重,而那身老式西装,不知穿了多少年,看起来很陈旧。他热爱家乡,每年都把学校东阳籍学生接到家里欢聚,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他坚持亲自评阅博士论文,直到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和自己的博士去北京开会,在会场摔倒了,却不让人给博士讲,为了不影响博士接下来作报告。他一生坚持无偿捐助,留下的近10年的捐助汇款单就有100多张,即使到了人生的尽头,他还心系教育事业,将自己多年的积蓄100万元捐赠西工大,反哺自己奉献一生的教学与科研事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有时觉得自己做的还行,但是面对这样的老党员、老教师,我们还是感到汗颜。很多老一辈共产党员都具有这样的品质:对党忠诚、严于律己、生活简朴、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党内是有腐败分子,但是也有这样的脊梁,当然更多的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按现在的价值观,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每个人都吃好、穿好、住好,心情好,生活得到改善。我们想要努力去赚大房子、开好车,去祖国乃至世界各地走走,我们有时还讲排场、撑面子、搞攀比。但是,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在乎房有多大,有没有车,见过多少名山大川,比别人过的好多少。他们的毕生,都是在修养自己的人性,让自己摆脱物质生活的束缚,去为一个崇高的理想奋斗。他们已经摆脱了世俗,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陈士橹从来不去张扬自己的院士身份,在他眼里自己只是一名党员,一个教师。相比之下,现在个别党员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只记得自己是什么长、什么总、什么哥、什么董。他们对“同志”的称谓曲解、嘲讽,对直呼其名深感不适;他们不为民服务,反而与民争利;他们严格要求别人,却宽恕放纵自己;他们对党内政治生活得过且过,对党的要求阳奉阴违;他们把“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是看做党员改造提升自身修养的机会,而当成一阵风的运动,敷衍了事。归根结底,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加入这个党,忘记了共产党员是需要不断改造自己的,忘记了共产党员是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写道: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共产党员是在不断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共产党员既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
陈士橹是个好榜样,他用一生的实践诠释了什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回答了让许多人困扰纠结的问题,为高校党员教师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的一件件小事,让人感到的是心灵的震撼,是灵魂的洗礼。面对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顿时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以至于快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了。我想,要成为陈士橹这样的人,估计许多人都会面露难色,包括我们自己。一次巡展,一场报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总是有限的,但是却能真正给人借鉴,我们只要能够学习这么多优秀品质中的一点点,对人生都是有莫大裨益的。会后碰上在西工大读过书的李言副校长,他也说起了陈先生的简朴生活和高尚品质。他提到,很多人想长寿,你看陈先生活了96岁,生活简朴,一心扑在教书育人、航空救国上。怎么长寿?这就是秘诀:修养自身,简单生活,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不为名利所累。身心不累,就能活得长。
见贤思齐,我们要向陈士橹学习。从哪里入手呢?我想先从简朴生活、不讲排场开始,对物质享受的索求少一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多一些,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就一定会离陈士橹的高尚品质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