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挑战杯”感言
“‘挑战杯’其实是在挑战学校,挑战老师,挑战学生”
2013-10-28 11:19 “挑战杯”指导教师、理学院教授 唐远河 

 

  

        《基于物联网的自然光-电力混合智能照明系统》课题组成员,右起:梅屹峰、余洋、唐远河、唐荣俊、宋凯。

 

    两年一次的全国“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奥林匹克。我刚参加了苏州大学举办的第13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我们学校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我们课题组的《基于物联网的自然光-电力混合智能照明系统》),国家三等奖5项,总成绩排名位于陕西省第二名(西电排名第一)。陕西省的本次成绩排到了全国的倒数名次,与陕西的教育大省严重不符。

    “挑战杯”的组委会大致按5%、10%、25%和60%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我们的项目这次能在全国700多件作品中,进入前40%,获得二等奖,并获“交叉创新二等奖”,说明我们也有很强的实力。感谢一直以来协助、关心、支持、帮助该项目的各位了!

    我们的作品在参赛期间,有三家江苏企业专程来参观,他们是苏州市申达净化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吴江市辉煌电子有限公司和苏州鑫源敏锐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苏州鑫源敏锐科技有限公司与我们签署了合作协议。从700多件全国作品中,组委会精选了包括我们项目的5件作品作为路演项目,目的是为大学生们手头的“核心技术”找到进一步投入的资金和智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指导教师面对面指导我们的学生如何进行项目的孵化、创业。这也说明我们的研究作品很有市场开发空间。

    “挑战杯”的魅力不仅在于获奖,更在于创新的全过程。“挑战杯”在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方面确实成绩斐然,有目共睹。从2004年起,我指导了5届共8项“挑战杯”,先后获得国家二等奖3项,国家三等奖2项(其中陕西省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尤其这次感触更深。我一直认为,“挑战杯”在挑战学校、挑战老师和挑战学生。

    “挑战杯”在挑战学校: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校旗只有在“挑战杯”开幕式,才能跟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同台出现,其余的时候,不论从“挑战杯”的经费支持、项目来源,还是大环境等方面都不能与一流大学抗衡。江苏省这次的成绩非常不错,他们省的经济非常发达,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很大:有的学校对一个入围国家“挑战杯”项目的支持力度达到20万元。学校的重视程度、支持的力度大小,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从这个角度上说,“挑战杯”其实在挑战学校的实力。实力强,资助经费多,学生的ideas能变成精细的、大气的作品展示出来;否则展示的作品就粗糙,就像玩具,不像科技作品。每次参赛作品中不乏有973项目、863项目、重大项目的子项目作为本科生的“挑战杯”选题。学校层次不同,课题来源不同,“挑战杯”的选题就不同,在选题这个层面上就存在差距,导致了结果的差异。这次南方的好几所普通高校也有获特等奖,这说明,类似我们这样的学校,要获“挑战杯”的大奖也有希望,但是也非常不容易。

    “挑战杯”在挑战指导教师:在“挑战杯”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中,有院士,有长江学者,有杰青,有著名科学家,他们本身就站在很高的能级上,借助这个能级的惯性,本科生很容易往上跃迁,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类似我这样的普通教授,能指导学生获“挑战杯”的国家二等奖,我也欣慰了。要想提高我校获大奖的希望,寄希望于我们学校的知名教授。当然国家“挑战杯”的项目中,没有指导教师的项目也不少,但是事实上,这种游离于指导教师以外的项目往往获不了大奖。

    “挑战杯”在挑战学生:任何一种知识,经过教师的教育变换可以教给任何层次的学生,可是创新科技的能力是需要慢慢训练才具备的,需要学生在实践、生活、阅历中逐渐积累、历练、培养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能力大小、勤奋程度直接关系到作品完成的质量。学生很多的创新ideas、或者指导教师的前瞻性题目,最终都需要经过学生去实现。“挑战杯”的关键是学生,队长的水平,队员的协作、合作、时间和感情的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加上给力的学校经费、政策,上心的指导教师,就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获奖水平。我很庆幸这几年所带的学生都是一个个有悟性、精诚团结、勇于献出暑假、寒假、节假日、周末的学生,才能获得这些成果。真心祝愿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得更远!

 

  

      开幕式上发起单位的校旗,其中就有西安理工大学

 

  

                      宋凯给评委讲解

 

  

                  项目组队长梅屹峰作路演

 

 

  

    指导教师唐远河教授与苏州鑫源敏锐科技有限公司黄萍总经理(右二)签约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