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名即将去外地上大学的女孩因家长未给她购买“苹果三件套”而对母亲大声叫嚷:“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然后扔下母亲,扬长而去。河北外国语学院随即组织学生对此事展开讨论并出台新规,禁止大一新生自带电脑进校。此举引发公众热议。
记者追踪
“苹果三件套”让家长学生学校都“伤不起”
经过讨论,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们总结出“三个伤不起”:“苹果三件套”事件,家长“伤不起”,学生“伤不起”,大学教育“伤不起”。
一名高年级的学生表示,不少大一新生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添置各种数码行头,一些人动辄就要家长掏钱购买价格不菲的苹果电脑、手机,让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实在令家长“伤不起”。
河北外国语学院校长孙建中说:“‘苹果三件套’事件折射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和财富观教育的缺失,这跟学生从小就养成的物质奖励习惯有很大关系。”
“苹果三件套”事件,更“伤不起”的是大学。该校一名辅导员表示,以索要“苹果三件套”免于丢脸的学生,高考分数再高,恐怕也难说品学兼优。而很多学生过分沉迷于电脑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令人担忧。
禁止自带电脑得到大部分家长新生理解
孙建中介绍了学校禁止新生自带电脑的初衷:“大学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我奋斗的责任意识。对于‘苹果三件套’事件,应在观念上给予疏导、制度上加以规范,让学生明白,‘苹果’再好吃,也应自己去‘摘’。”
“我们不仅禁止大一新生自带电脑进校,还取消了宿舍的网络接口,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促进学生在校踏实学习。”孙建中说。
对于学校出台的举措,绝大部分新生与家长表示认同。该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王宇梧表示“严重同意”,他说自己上初中时已经拥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但课余时间多是用来玩游戏。读大学之后,恐怕更难管住自己,所以能够理解学校出台电脑禁令。
家长董先生有条件为儿子购买高端数码产品,但他连一部廉价手机都没有买,“学校举措符合我的观念,孩子上大学后就应该认真读书,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数码产品会让学生相互攀比,无助于学生安心读书。”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此提出异议。学生赵廷芳就认为,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对于电脑的需求来制定不同规定。
对此,学校有关负责人回应:“我们并不禁止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查资料。学校配备了1500台计算机和22个全天候对学生开放的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完全能够满足他们上网学习的需求。”
帮助学生合理消费,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事实上,禁止新生自带电脑进校园,并非河北外国语学院独创,吉林、湖北等地的高校都出台过类似规定。
学生李鑫很认可学校的禁令,她说:“讨论让我认识到父母的辛苦。高三毕业后,我曾到超市打工,深深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学校是在提醒我们,还要继续艰苦奋斗、努力学习,而不能沉迷于高档消费,沉迷于网络游戏。”
孙建中认为,这样的禁令在信息时代或许显得有些“荒谬”,但却是遏制学生沉迷网络、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的必要举措。
河北某高校的一名教授表示,他们调查发现,有40%—50%的大学生曾因网络游戏等逃课,有部分大学生因沉迷网络导致学业荒废。这与社会和家长对大学生的成才期望相去甚远。高校应当采取一些举措,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防止沉迷网络。
专家点评: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晓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人的生活被各类信息重重包围,大学生无法逃脱种种诱惑。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更为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媒介素养,让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受益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使用。
利用网络培养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要努力利用新媒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要帮助大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传媒广泛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发挥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力,成为合格公民。
要帮助大学生走出类似“苹果三件套”式的消费误区,应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和社会实践来提高认识社会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财富、金钱和消费观念,帮助学生在理性消费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摘自《中国教育报0》2012年9月14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