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由于党和领袖毛泽东的号召,学雷锋活动也持续开展了半个世纪,雷锋精神已融入我们民族精神的血脉中,构成我们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价值观念符号,也与时俱进。今天,在新的时代氛围和历史条件下,我们该怎样认识和理解雷锋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践行雷锋精神?为此,本报编辑部结合学雷锋日活动,特策划组织了本期学雷锋活动专版,以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这一活动,使之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有效的重要内容。
校团委书记田小平解析雷锋精神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校团委向全校青年学生发出四点倡议,希望同学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雷锋精神。今天,记者对话校团委书记田小平老师,从管理者的角度解析雷锋精神。
记者:学习雷锋是毛泽东时代就向大家发出的号召,每年我们都组织学雷锋活动。作为高校,我们如何将雷锋精神落到实处?
田小平: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一种品质,践行一种精神,呼唤一种时代新风尚。每年3月5日,我们都要集中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由于受时间、条件等限制,参与活动的人数、规模,活动的形式、内容有限,校团委集中开展的一系列学雷锋活动,主要是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要将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就必须把开展学雷锋活动和日常工作相互融合、协调推进。例如,将学雷锋活动与创建优良校风、学风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践行雷锋精神,争创一流业绩。学雷锋远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应落实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学生来说,学习雷锋精神,首先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校园文明建设,参与助人为乐活动,在点点滴滴中传承雷锋精神。作为广大团员干部来说,首先是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大家都各司其职,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都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体现。
记者:学一次雷锋容易,可是一直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平常的生活中就不那么简单了。请您简单谈谈如何建立一个学习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
田小平:建立长效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高校。我们将把开展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各级团学组织将以“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一代新人”主题团日活动为主线,以“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通过集中与分散、活动与教育引导、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身边的雷锋”寻访实践、“雷锋榜样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努力使之常态化。我要说的是,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必须把实践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持知行统一,不仅把雷锋精神熔铸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而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真正做到学习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不是靠一两次活动、或一两项制度能达到的,需要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雷锋精神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老师您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在您印象里,您的学生时代都参与过哪些学雷锋活动?
田小平:记得大学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得病了,我就组织同学们为其捐款;此外,我还利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去陕北志愿服务,组织献血,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等。作为一个人,就应当有些精神追求,如果当代青年失去了精神追求,那是非常可怕的。现在社会飞速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有奉献精神,要在甘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能期望自己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做些小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勿好高骛远。
记者:做志愿服务也是雷锋精神的一种表现。在去年的西安世园会上我校志愿者同西安交通大学志愿者一同作为第一批入园进行志愿服务的团队,受到了组委会的好评。您同时也被评为陕西省“创先争优奉献世园”主题实践活动优秀共产党员,那么在服务世园活动中您都带领大家做了哪些工作呢?
田小平:服务世园是我校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展示良好精神风貌的平台。我校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参与世园服务。首先是广泛宣传,营造服务世园的良好氛围。去年3月份起,校团委先后举办了“传承熊宁精神,青春奉献世园,倡树文明新风”、“迎世园,促和谐”熄灯一小时、“迎世园,争做禁烟小卫士”、“做好东道主,迎接世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图片展等系列活动31项,唤起大家服务世园的自觉性。其次是打造品牌,掀起创先争优热潮。我们通过几轮考核,从5000名志愿者中挑选出500名合格的志愿者作为西安高校第一批服务世园的团队,同时还策划了23个优秀节目,在世园会期间奉献给广大游客。最后就是勇于创新,探索服务世园有效机制,包括组建志愿者服务团;实行“四级”考核,通过考核落实责任,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了世园会临时团支部,开展“亮牌示范”、争创“世园明星岗”等特色活动;建立先进激励机制,制定了杰出志愿者、优秀志愿者评选标准,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等。
我们在行动
我校召开“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一代新人”座谈会
我校“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一代新人”座谈会于3月5日下午在101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傅有明,副校长李言出席了座谈会,四十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傅有明副书记在会上讲话。他说,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陕西省委的统一部署,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校全面启动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他就进一步开展好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准确把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总体要求和核心内容;三是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座谈会上,李言副校长为我校“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授旗并对广大学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使学雷锋活动成为自觉行动;二是希望广大学生发扬“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雷锋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三是希望广大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学雷锋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校团委书记田小平主持会议并介绍了我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有关安排。学生代表宣读了倡议书。与会学生代表纷纷发言,大家结合自身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经历,围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如何立足本职学雷锋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自3月份,我校各级团组织开展了以“传承雷锋精神,争做一代新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开展了到敬老院、老年公寓、儿童村、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社区、公园等处进行各种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校志愿者还参加了“陕西省慈善志愿者分会(总队)成立大会暨3?5慈善志愿服务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积极参与陕西志愿者分会组织的各项服务活动。广大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广泛的实践,对雷锋精神的本质和时代价值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校团委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以“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一代新人”主题团日活动为主线,以“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身边的雷锋”寻访实践、“雷锋榜样进校园活动”等活动,通过集中与分散、活动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形式,树立一批“雷锋”典型,进一步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水利水电学院:3月3日上午,志愿者将“25路在此排队上车”的标志牌悬挂在公交站牌旁,同时组织乘客排队有序乘车。志愿者表示,今后将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维护乘车秩序,帮助大家养成良好乘车习惯。3月7日中午,水利水电学院团委学生会举行“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共建和谐校园”主题座谈会暨雷锋精神研究会启动仪式。“雷锋精神研究会”发起人、院学生会主席刘阳介绍说,水电学院一直坚持举办的“造血干细胞宣传与捐献活动”、“心心智障儿童发展中心志愿者服务”、“社区运动会”等活动都是在践行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研究会将组织同学们深入学习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研究会的成立是水电学院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有效途径,将引导学生把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而长期坚持。3月22日中午,水电学院团委学生会在校园主干道举办学雷锋系列活动——“世界水日”节能环保宣传活动,通过文字、图片展板和宣传画,向广大同学宣传节水、节能知识,并设多个世界水日了解咨询点。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3月2日上午,机仪学院志愿者抵达西安市光荣社区,进行关爱留守老人活动。该院已经连续3年在光荣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每两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就到该社区做义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团委于3月份举办了“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文明大学生”主题活动月。各班举行了形式各异的活动。有的班级布置学习雷锋宣传栏;有的班级搜集雷锋生平事迹;有的班级清扫校园的运动场地、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有的班级去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等。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3月4日上午,计算机学院二十余名志愿者按照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分会的统一部署安排,在兴庆公园进行了学雷锋公益美化活动。
印刷包装工程学院:3月3日上午,印包学院五十余名同学来到铁一局敬老院,以“一对一服务老人“的形式,给老人捶背、洗脚,陪老人们聊天,帮助敬老院打扫走廊、房间的卫生。
艺术与设计学院:3月7日上午,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曲江校区主干道开展募捐活动。志愿者们向过往学生发放倡议书并介绍活动内容。募捐活动所捐献的钱款已送西安市儿童福利院资助孤残儿童。
经济与管理学院:3月4日上午,志愿者们前往西安心心特殊儿童教育中心,与孩子们进行了游戏娱乐的互动活动。
国防生:3月2日至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安理工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组织国防生开展“学雷锋精神 献水兵爱心”系列活动。通过雷锋精神事迹宣讲、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雷锋精神 永放光芒”主题大讨论、“学习雷锋好榜样”国防生百人签名、募捐善款、义务劳动及雷锋便民服务队等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倡导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
我们有话说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经济091班李丹:“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进校以来,我目睹了自“五月的鲜花”到“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中我校志愿者对雷锋精神的诠释:不管活动多么辛苦,志愿者总是坚守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材料1010班麻建锋:我们志愿者于3月4日去铁一局敬老院陪老人聊天、散步,帮助老人洗漱,打扫卫生,听老人们讲他们的故事。这些简单的活动换来了老人们慈祥的笑容,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许我们微弱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管103班周宝刚:3月4日我参加了我院学生会、互助社及国防生一起组织的志愿活动,我们来到了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并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感人的细节,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手拉着手,没有距离,他们和正常的小孩儿一样活泼可爱。这次活动对我触动很大, 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关爱。
我们的思考
小议雷锋精神(媒体091张敬玮):今年“学雷锋日”前后,网上有人拿雷锋精神调侃。这是一种解构经典、亵渎历史的不严肃表现。雷锋精神是否过时?这一历史经典的时代内涵是什么?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弄清楚的。
我认为,雷锋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给予”的价值观。
我深刻地记得,去年11月,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关于社会道德的大讨论。曾经南京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案被大家重新提起,很多人都抱怨没点家底老人倒了都不敢扶。但我们几时思考过,是什么让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蒙羞?在传播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拟态环境”,意思就是真实世界与我们看到的世界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我们看到的世界多是通过媒体报道出来的,因此对于是非曲直的判断完全基于报道之上。所以,扶起路边老人被冤枉到底是社会普遍现象还是个例,我们是应该打个问号的。我们应当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舆论环境越乱,价值体系越是颠倒,我们就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认为,那些说老人倒了不敢扶的人,多少是在逃避良心责任和掩饰自己的自私。莫为你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理论找借口,仔细想想,如果躺在地上的是我们的父母,如果被碾压的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希望周围人怎么做?所以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代大学生缺乏的不是善念而是善行,要做到就得树立正确的“给予观”,告别过去一味向周围人索取的生活模式。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将来走向社会后,就只能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再读雷锋(国防生 柴鹏飞):2012年,雷锋逝世50周年。作为一种价值符号,雷锋精神被人一再解读,一再学习。这种号召,虽然间或微弱,却从未遗失。从另一方面看,正因为这么多年来,学习雷锋仍未成为普遍现象,甚者,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场合有些人的价值混乱,精神游离,信仰缺失。所以,50年来,依然在高呼,学习雷锋好榜样。
我们发现,在GDP全球第二的发展速度下,人们的幸福感却不堪一击。我们会质疑捐款的人是否在作秀?我们会踌躇该不该扶起跌倒的老人?前些日子,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人们称其出格,谑其高调,疑其动机。我想,欲于社会中形成一种精神的普遍认同和作为,其困难不下愚公移山,陈无疑是一名先行者。我希望看到更多高调的移山者,也绝不愿看到喝酒聊天品头论足的智叟。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不要让本就缺乏真诚的社会更加浑浊,“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