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占座儿”风暴,几时可休?——有关曲江逸夫科技馆(图书馆)占座位问题的调查
2011-04-11 14:41 策划采写:团委研究室记者张月、邵婧、刘龙欢、袁博等 责任编辑:学生记者 马宁 

 

    编者按 今年4月23日是世界第16个读书日。在“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除了建议大家读点好书外,《理工大青年》报特意将视点投向了学校图书馆。走访期间,我们被曲江图书馆的一大景观——“占座位”所吸引。 据了解,“占座儿”这一现象,在我校有着长久而广阔的市场,餐厅、专业课教室、电子阅览室……都已沦为重灾区,而曲江图书馆一楼自修室“占座儿”现象可谓是“重中之重”。为了对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理工大青年》报记者近日“冒着”被驱赶的风险(图书馆有规定,任何调研、传单不经过馆长同意不得进入图书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作了专项问卷调查,并对此作了总结。


                         “来得早不如占得早!”


  记者在早八点即图书馆刚刚开馆时进入了曲江逸夫科技馆一楼自修室,这时的自修室里只有寥寥几人,但是已是座无“虚席”了。座椅上摆满了同学们用来占座位的物品,除了学修学习必须用到的的书本文具,一些生活用品、食品也出现在其中。坐垫、敞口杯、零食、餐具、卷纸、保养品等一应俱全,俨然一副“图书馆是我家”的状态,将墙上悬挂的明文规定视为装饰。将桌椅上锁的行为简直让人哭笑不得,更有同学在桌面张贴自己对该座位的“使用规定”,其犀利的言辞彰显出强烈“主权意识”。有同学坦言: “来得早不如占得早!”


  其实大家不仅仅占了图书馆自修室的座位。上课要提前占座,考试要占“战略要地”,就连吃饭都需要先占个座再买饭。在这些地方,占座位更是占出了花样,占出了技术含量,一包纸、一把伞、一本不用的公共课课本、一个眼镜盒、一张草稿纸,或者干脆在桌子上写下“此座已占”。神奇的是,大多同学们都服从着这样的“潜规则”,彼此间默许了这种用物品标注使用权的行为,看到桌椅上放了东西,即使没有人,一般也不会去坐了。占座位的人如此之多,对此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同学,来听听他们的理由吧。


  ——“这要根据课的重要程度来定,对于一些专业课就需要抢占前排位子以便提高听课效率。上大课的时候,如果不坐在前面,我们就听不到老师的声音,更别说听课了,只有抢先占位了。”


  ——“如果不占座,买完饭回来,餐厅人多了,就要端着饭菜到处找座位,多不好意思!”


  ——“占座位是必然的趋势,别人都占位,如果我不占就没有位子可以坐了。”


  可见,这样的想法是普遍存在的。而针对“占座儿”这一现象,我们专访了曲江逸夫科技馆相关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孙琳孙老师就此问题也道出了图书馆方面的苦衷,曲江逸夫科技馆开馆不久就开始有人占座,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入住曲江校区的学生在数量上也不断增加,占座位的现象也愈加严重,图书馆也动用了大量的人员对这一行为进行监管,但都收效甚微仍屡禁不止。副馆长胡明星胡老师更是根据自己在全国考察的经验向我们指出,不只我们学校,现在全国大多高校也都存在相同或类似的问题。


  从网络歌曲《大学自修室》到武汉大学“占座门”,“占座位”这一现象已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大家遵守着“先来后到”的“潜规则”,默认了用物品对“空闲之地”标注使用权的行为。可这“空闲之地”就是“无主之地”了吗?我们忘记了它是属于大家的。


  这种随意霸占公共资源的校园“潜规则”又为何能大行其道呢?


                            公共资源“不足”


  我们随机抽样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6%的同学上自习会直接前往教室,近一半的人自习则首选图书馆。对比图书馆和教学楼所配置的桌椅数量,图书馆的压力毋庸置疑。而同学们热衷于在图书馆学习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舒适的桌椅配置,相对广阔的空间,相对完善的安保设施,查阅资料方便,提供热水且冬暖夏凉。


  大家为什么要通过“占”将座位标注为己有呢?有同学表示,这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图书馆提供的座位不够,不占就没有。真是这样的吗?


  一方面可以说这是我国特殊的教育资源分配所带来的尴尬。随着各大高校的扩大招生,硬件设施的建设进度难以跟上就读学生数量上的增长势头,我校曲江校区就算是典型。从占座现象的普遍性来看,这种公共资源不足的情况也不是个别现象了。因此资源不足算是个主因。


  但是另一方面,通过我们的观察,即使在自习高峰期,也总有为数不少的座位虚置。这就不能全归咎于资源不足了。我们知道,几年前,我国不少地区在学生入校高峰时段扩建的许多小学,但是到如今已陷入了招生难的困境了。由此看来,仅仅单纯加大资源配置并不是万全之策,还应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针对公共资源不足的问题,不少同学比较积极的建言献策。归纳一下,一是改善教室的学习环境,一定可以分流部分学生。考虑到教室要担负课堂教学的重任,在宿舍楼加开自习室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或者针对不同的年级或专业开辟专属区域,尤其是考研的同学,对这样的学习空间更是渴望已久。


  其次是做到物尽其用,将座位给最需要的同学。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一些做法。武汉某所高校要求大学生进自习室须“买票”,即学生入自习室需要凭借阅证“买”座位号,一人一座。东北某大学则采取预约制,学生可提前预定某一时段的某一座位。或者参考复旦大学制订“闲置20分钟可易主”的对策诊治"图书馆占座",只讲“先来后到”,教室最终都会“客满”不致空座。


                           不足的还有意识 

 

            

 

                     


  从以上两个表,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占座位”的态度。近五分之二的同学经常占座,超过五分之二的人认为占座现象不好说或者应该。同学们对占座问题意识不足可见一斑。加之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同学们的从众心理还是比较普遍。这样,占座问题就显得“理所当然”。


  从众心理是种很难界定,是在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定式。相信许多人都有体会,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扎人堆的现象。问他为什么要看,答曰:因为别人在看。


  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旦有人开始占座,在从众心里的引导下,偶然的一次占座行为被千万次复制,最终就会形成了这样的校园“潜规则”。所谓从众亦是分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的从众,不用多加解释:别人占我也占,不然不就吃亏了。被动的从众,也很好理解,有人“占着”就要有人“站着”,站着的人想坐下那就只能被潜。假若有一人今日还未被潜,端着饭碗在食堂面红耳赤的走了两三圈,或者抱着书无奈要站着听课或干脆离开教室,亦或奋起抗争,在众目睽睽之下与占座之人付诸口舌,那么明日,为了一席之地,这人就很可能加入占座大军。


  行为上的从众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动摇。大学生的所作所为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未来思想的根基。有人说,他们能够把占座思想作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生活实践,实在难能可贵。只是,占座一例似乎是对这种理论的滥用。同学们把个人以为合理的契约强加给别人,然后也默认他人的强加。于是,这个占座的契约就能风行校园,变成潜规则。任其发展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占座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小问题,就因为问题小,所以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也因为问题小,所以我们不去管它,以至于大家渐渐对其熟视无睹,漠然视之。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学生占座是发于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是必须要认可的。就算狠下心来,通过一些极端特殊的政策手段赶走了占座的张三们,结果也只不过是又换了李四们来继续占。一方面加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却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站在两难的境地让图书馆在很大的程度上只能听之任之。


  从同学们的角度出发,大学不仅是我们最主要的活动空间,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上自习合理占座是应该提倡的。因为赶在别人之前找到座位,在公平的环境中谋得自己一席之地正体现出了现代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时俱进的能力。有句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上自习早占座会比别人有更早的学习机会与场地,至少会使自己赢在竞争的起步阶段。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二十一世纪,同以往各个时期都不同,我们只有更好地应对挑战才能赢得更多的机遇。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则需要具备多种能力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占座”就是在激烈竞争的今天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能力。至于肆无忌惮地用一两本书来宣称对这个空位暂时的绝对拥有,也许与此同时也严重的损害了其他同学的利益;给自己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将会给他人造成多大的不便等等,也就大化小,小化无的忽略掉了。


  然而小现象可以反映大问题,占座位的行为已引发了多番的讨论,而由此产生的对大学生素质的质疑更是发人深省。    


                       占座儿,解铃还须系铃人


     针对大学校园的“占座”现象,西南大学为治理占座制定《西南政法大学占座法》;北大学生发起“不占座日”活动;但是,学校或个别学生组织方面的措施只是扬汤止沸,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占座”现象折射的思想道德问题,“不占座日”的最终一定会指向 “不占座”。


  如果一个同学不占座,两个同学不占座……获得的结果会是无数个同学不用占座。继而反推回来,无数个同学不用占座……回到两个同学不用占座,一个同学不用占座,最终是每个同学都不用占位。从“我”做起,最终受的受益者还是会回到了“我”的。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部分同学占座儿的现象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过去有“占座儿”习惯的同学们首先能唤醒自己的公德之心,最起码要树立利己不损人的认知。而对还没有占座儿习惯的同学则可发挥起监督的作用。以适当的方式督促身边同学也是改变这种陋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图书馆方面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像适时的张贴公告,经常的组织志愿者清馆等都是有效的办法。至于学校方面,则应该考虑如何改进硬件来满足同学的需求。像采访中许多同学提议在住宿区开辟自习室、改善部分教室的设施都是很不错的提议。


                                 后  记


  在之前的采访中,图书馆的副馆长胡明星表示将下大力气改变这一现状。在这一学期,短短的四周时间里,占座儿现象已快速升级,演变成了桌上纸条传信、“正言”相告、甚至连锁具都用上了。为此,图书馆不得不痛下“杀手”,出台了一些硬性规定,以保证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被破坏。截止3月22日,图书馆已下发出通知,闭馆时清馆,如有遗留物品一律没收;一经收缴,只可有该生辅导员才可认领。之后,图书馆又下发通知,清馆包括清除被同学们长期私占的书包柜。随后几天,记者发现图书馆占座儿现象有所缓解,但是仍有不少同学的书籍还在原位“枕戈待旦”。当然这也不排除这些同学没留意通知。不过本报还是要提醒各位同学,务必请遵守图书馆的这一规定。一旦东西意外丢失,无疑会得不偿失。


  此外,我们希望图书馆能一如既往地执行该项规定,同学们能积极配合,积极为合理、高效地利用图书馆建言献策。我们将随时关注“占座儿”这一现象。


    

                     图书馆俨然是“我家”了

 

    

              早上八点,偌大图书馆已“座无虚席”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