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主持:学生记者 高 兴
采写:学生记者 张应昌 宋汶珈 熊磊 南江涵 王娇 齐娓 张润平 姜萌 张星星
编者按:许多同学可能都知道这样一本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作者覃彪喜,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与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那么,作为西理工学子,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大学蓝图应该怎样去描绘?为此本报组织了“大学,你读懂了吗”的专题调研活动,采访了教授、研究生和本科生,请听他们从各自角度为我们诠释的理工大人的大学“心经”吧……
梦开始的地方,却有种种疑惑;上了大学才知道懂得太少。
材料学院材0912郭池池:进了理工大才知道,很多同学和我一样,都是误打误撞地选了这个专业:材料。材料到底学什么呢?甚至一学期下来了还不知道。这学期面临分专业的问题,面对材料类的4个专业,我们都是听学长们说材料科学与工程最好,都想选这个。但是现在才搞明白:我们随意分好的班就已经确定了专业,跟着导师走,而上学期期末的成绩成了调专业的法宝——机会就这样浪费掉了。很显然,有些同学在第一学期和我一样,没好好学的原因,一部分是觉得上大学了,培养能力是最重要的,参加社团比学习积极得多。若是知道和分专业有直接关系,也许年级排名就会有很大的变动吧!
都说要发展兴趣,培养能力,可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能力又是什么?当英语老师说能力就是面对你从未接触的东西,你知道怎么去着手解决。我听到班里有好多同学沙沙沙地记下来,可还是不懂怎样培养。面对学费问题,同学们都想通过自己勤工助学减轻家庭负担,可是校园内张贴的招聘广告到底可不可信?听说学校有勤工助学办公室,有同学填过表报过名,可没听说已经找到活儿,勤工助学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092陈东:怀着对大学的憧憬,我踏入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这里开始了我梦想的征途。
读大学,读什么?依我所见,我们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梦想,怀着青春的心走入了大学校门。在这里,理所当然,就是为以后自己梦想的实现添砖加瓦,整体提升自我。所谓大学,换言之,可以说是不断挖掘自己才能的地方。但读大学,不得不说的确复杂。大学期间,各种各样的信息纷繁杂乱,我们该如何抉择,才能让自己无悔?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朋友的我们,如何在大学里学会独立、学会自强、学会凡事靠自己?
当我们在迷茫寻求帮助时,理学院教授施卫、退休教授齐维浩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记者:怎样面对或者去适应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转型期?
施卫教授:进入大学这个崭新的环境,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调整。大学和高中相比差距较大,具体来讲学习内容多,难度大,同时离家远,生活环境陌生,甚至生活习惯不适应。面对这些困难,对一个已经成年了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学会独立的面对,而不应该消极的去逃避。积极的尝试着去适应,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与老师或同学沟通,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或心理上的问题。同时要与同学建立起广泛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当中。
记者:面对不理想的专业或不感兴趣的课程,应该如何去做?
施卫教授: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大学是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逐渐适应和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进而发掘自己在专业上的兴趣。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只是盲从或者是借口逃避,其实任何兴趣的发掘、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拉小提琴,刚开始觉得好听感兴趣,练习三五个月之后或许会觉得厌倦乏味,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或许才会真正体味到其中的乐趣。所以要先学会接受现实,面对实际环境努力去适应,把困难当作一种挑战,在挑战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记者:怎样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
施卫教授:大学讲究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充当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关键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大学的学习不同于高中,不能还是进行题海战术,应该在完成一定量的习题之后,重点研读教材,深入了解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发现、认识过程,了解科学知识的研究与应用历程,训练自己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比如英语的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需培养听、说、读的能力。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英语四级应该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应当争取考过六级甚至雅思、托福。有更高的追求,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在大学期间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包括学习和生活习惯。吸取他人的长处,完善自己。
记者:您认为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施卫教授: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应该具有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心态;其次,应该具有活跃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能迅速的适应新事物,提取新知识;然后,还要具有良好的待人处事能力,能够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情绪融入群体当中;最后,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最起码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齐维浩教授:我们的教育主要是致力于将一般的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而优秀的学生,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素质,第一是学习能力,第二是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将学习能力看成是横坐标,创新能力看成是纵坐标,学习能力一定是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积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继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记者:您对大学生兼职问题怎么看?
施卫教授:大学时间很宝贵,所以最主要的精力应花在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上,但对于兼职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同学来说,兼职是有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和支持的,然而对家庭条件稍好的同学来说,如果兼职目的仅仅是为了赚取零花钱,为此而去浪费学习时间,这样就很没必要。从兼职的内容来讲,如果是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可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兼职就很值得提倡。所以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
记者:您怎么看待学生中存在的“六十分万岁”这个问题?
施卫教授:这是一种厌学的心态,在一些学生当中可能比较普遍。这样的心理产生于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说,这种心态是很危险的。如果你能以九十多分为目标,那么你往往会考到八十多分,然而如果你仅仅以六十分为目标,那么结果往往不及格。所以希望所有的同学能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好的发挥前景,不要辜负家人期望。
记者:对于毕业生面临的第一次人生选择——考研、就业,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对此您怎么看?
施卫教授: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竞争能力不一样,所以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继续读研。另外,对于要就业的学生,不管家中情况怎样,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就业,一方面承担起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另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如果有就业机会,就应该及时把握,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将眼光放长远一些,积累实践经验寻找以后的发展机会。
齐维浩教授:每个学生应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先为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树立自己的目标。如果自己喜欢本专业,且想要进一步学习,并且学习成绩比较优秀,那就说明你具有了考本专业研究生的能力,自己的目标加上本身具备的素质就能决定你的方向;而对于很希望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学,找工作就是最好的选择,但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在大二大三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为自己的就业打好基础。因为刚刚毕业,自己的专业就是自己的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你就有竞争力。
4年之后的他们褪去稚气,坦然地讲大学应该如此。
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邸泽民:创造奇迹的总是普通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努力去创造奇迹的普通人。
扣开了大学门,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偌大的花园,各种艳丽芬芳的花朵盛放着,美得让人睁不开眼睛。而我,却像极了蒲公英,平平凡凡,一个普通人,仅此而已。
可我们应该苦恼于此,自卑消沉么?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平凡不等于平庸,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我们无需嫉妒,也不必忐忑,天生我材必有用,纵观宇宙,唯有一个你,不可复制也无法替代。起初,我们总需要一段时间去寻找,去认识自己,这里的“认识自己”倒不必上升到哲学命题,可至少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我们适合什么,我们想要什么,以及这种愿望究竟有多强烈。而这种寻找是建立在“挖掘自我”这个实践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思考与行动是同步的,只有在我们不断尝试、努力进取的过程中,这种寻找自我才有意义,否则都只会是纸上谈兵。
那么,如何挖掘?任何一件事物总有主次之分,而在我看来,大学生活,学习是核心。大学生,职业就是学生,工作就是学习。就我自己来说,由于种种原因,我选择的专业并不是我的专长,要学好,我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然后赶上来,超过去。这里面就要求我挖掘自己的潜能,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果不擅长,还能不能做好?如果有优势,还能不能精益求精,出类拔萃?在这个“思考+行动”的过程中,我们的个人价值也在渐渐彰显。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杨竞瑞:对于很多想要在大学提高自己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的同学来说,在学生会的工作经历无疑可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加分。
大多数同学总是觉得参加社会活动意味着活动一大堆,事情一大堆,其实不然。你可能因为活动失去了一些玩的时间,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自由,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其实学习不分课内课外,我们不能只认可传统的学习,承担一种责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历练。这样的课堂是平时没有的,也是我们所需要经历的。
考研之路不可谓不坎坷,听听研究生怎么说。
人文学院李默(化名):我感觉读大学收获最大的是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大学时,我几乎从不拉课,课堂上学的东西,有时不一定有用,并且会遗忘,但可以锻炼并提高学习的能力,使我们成为很好的自学者,这将受益匪浅。
我的课余生活主要是泡图书馆和运动。泡图书馆,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这对以后都是有好处的,另外,读自己喜欢的书,可以使自己快乐。通常我也打篮球,不仅锻炼了身体,结交了一些朋友,也使我变得积极、有活力,这点很重要。
在考研之前,首先问问自己,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做既有条件下最好的自己,做既有条件下自己认为对的选择。研究生出来未必有好工作,如果你单纯的为了找工作的话。高学历未必有能力,没能力工作时也会被淘汰。在就业压力面前,考研是一条出路,但收获多大,需要自己努力。
其实考研的成功与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复习阶段的那半年时间吧。考研要考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读本科期间,认真学数学,这不仅有利于考研,也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英语,学生时期要把它一直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要坚持学习,若间断,则很难恢复到原来水平。平时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关心关心时事,看看新闻。别把考研当作沉重的事情,轻松面对。大三之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到决定考研时,再好好拼一把。
经管学院王妮(化名):考研前我看过许多专家的分析,如果你是学工科的,理论和实践都搞得不错,那么工作应该不会很难找,所以考研没有太大的必要;如果你是学实践型经济类学科的,如会计、国贸等,本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应该够用了,去社会上锻炼比在学校学理论要好的多,所以考研也没什么必要;如果你是学理论型学科的,那么考研还是一条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是文科生,以后读研究生,千万要想清楚一点,免得出来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如果一定要读,最好换个专业,比如本科学新闻的学点经济,本科读中文的再加门外语,说不定能对自己找工作多些帮助。有条件和对考研有信心的同学还是在上学时直接考研为好。因为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是一次成年人的考试。从做出这个选择的开始,你就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
主持人:其实大学生活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笔,描绘着自己的作品。但是要完成一幅满意的画卷,就要看我们为这张图纸付出了多少。我们校报编辑部的所有成员,真诚地希望理工大的每一位同学,能够在大学4年的历练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开心快乐地融入生活,给未来储备更多的能量,成为我们国家明天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