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新闻圆桌:学生不认可就评不上教授?
2009-12-01 10:40 主持人:《中国教育报》记者 杨晨光 

 

    主持人:《中国教育报》记者 杨晨光

    访谈嘉宾:黄莹(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9级硕士)
             王世斌(天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余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

                      


      【本期话题】
    学生打分成教师晋升硬指标


    据媒体报道,日前,四川大学将学生打分纳入今年评教授、副教授的硬指标。这意味着如果学生打分低于平均线,教师即便研究水平再高照样当不了教授、副教授。学生打分事关教师职称的晋升,教师是否接受?是否会有学生乱打分的情况存在?此举的影响在哪里?记者邀请有关专家及学生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硬指标背后是对教学质量的忧虑
     主持人学生为教师打分评教,在很多高校都有这样的措施,但将学生打分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硬指标,确实不多见,几位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黄莹:如今高校的教师评定,一直“以发表论文论英雄”,造成许多教师照本宣科、不顾教学质量只发文章的现象。而四川大学把评教活动纳入教师评职称的体系中,实际上是把教师利益与教学水平挂钩,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评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应把学生评教作为教师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仅可以在教师评职称时“一票否决”,对于那些教学能力强,学生评价高的教师,甚至可以优先考虑晋升。

 
     余凯:四川大学将学生评教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硬指标,其背后反映的是国内高等教育界对于大学教学质量的焦虑。目前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历了新课改的洗礼,他们对于大学教学拥有更高的期望和更强烈的诉求,却在大学学习中遭遇了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空缺。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科研成果,这对本科教学的冲击尤其巨大。


     应更重视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主持人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些,有些学生会给老师打低分。怎样才能保证学生为教师打分更科学公正?


     黄莹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具有独立、理性看待问题的眼光,能够理智地看待教师对待科研、教学的态度和他们的责任心。在这种前提下,学生打分一般会是公平、公正的。同时,学校考察教师时看的是学生打分的平均值,如果个别学生打分失真,也不会影响教师的平均分。但目前来讲,很多学校的评教系统条目过多过细,缺乏针对性,所有学科评价系统标准化,容易造成评价不公正的情况。评教时不同学科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应更重视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王世斌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体系应该凸显三个特征:首先以学生为主体。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其次,注重教学细节。指标体系要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即备课认真,讲课投入,思路清晰,阐述准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信息量大,且体现学科新成果。再其次,注重全面发展。指标体系要提出对教师师德和素养的要求,即行为规范,作风严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师生关系良好等。


     避免将学生评教结果权威化
     主持人对学生评教的结果如何正确看待?有什么办法来解决目前学生评教中出现的问题?


     王世斌:正确看待学生评教的结果,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评教工作。学生要了解评教的目的和意义,理性行使权利,展现诚信和责任;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评教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利用学生评教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师生对立,导致教学矛盾。另外,学生评教仅仅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个侧面,不能将学生评教的结果权威化,而应当与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或管理者评价等互补,应该进行长期的追踪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得出客观可信的结论,从而达到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


     余凯解决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比如,不少大学已建立了以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组成的本科教学督导团队,也可以作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重要一环,这是对学生评教结果的有力补充。其次,改变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标准,加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学生评教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而高校教师的发展在国内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于大学的教与学进行研究,对于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新的学术生长点。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