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整理:学生记者 赵雪琴 王珍 毛潇 王静
编者按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精英教育下的大学生拥有作为“天之骄子”的心理优势,那么现在大众化教育之下大学生只能作为普通社会竞争者而存在。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使他们精神负荷普遍超载。据专业人士调查,现在40%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数据。那么,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该如何更好地修养自己的身心呢?就此,校报编辑部随机采访了我校部分学生,以及校心理咨询室吴越老师,现将采访内容摘要刊出,以引起读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一、心理健康问题
李嵘飞(计算机学院):我认为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来说就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设定恰当的目标;处理好自己与社会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不盲从,不消沉,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相信自己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楚萌(理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大学正是由学校、家庭走向社会的一种过渡,每个人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挫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就多些面对现实的经验。
李宗瑛(印包学院):我认为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是很平常的事情。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就像踏入了半个社会,尤其是对刚入学的新生,开始经历自己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出门远离父母,第一次独立处理遇到的困难,第一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黄贤波(水利水电学院):我自己时常也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开的心理疙瘩。但是对于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我们应该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我觉得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人不可能没有担忧、顾虑、忧愁和烦恼,何况是我们这些处在转折期的大学生。
吴越老师: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概括为四大类:入校适应、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这四点基本囊括了大学生所濒临的心理危机。我们自2002年后建立起了完善的新生入校心理普查机制,据统计来看,结果不容乐观,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已超过了临界值。许多同学已经不再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联系起来,敢于将自己的困惑向心理咨询老师吐露,这是很正常的成长过程,这些心理上的波动会随着阅历的增长而缓解,如及时引导,可能会更快进入良好的状态。我们学校目前在三个校区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而且在刚入学给新生就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并且具有很完善的心理救援机制。
二、压力与“郁闷”
李宗瑛:“郁闷”有两种可能:一是夸大其辞,一是真有其感。但在大学校园里,我以为前者居多。“郁闷”本是心情压抑苦闷难忍的意思,而很多学生都几乎忘其本意,把它当做口头禅了。压力会让我更积极向上,让我知道了时间的紧迫,让我明白了知识的可贵,让我懂得竞争才有效率。压力太大时,说明自己还没有掌握相应的能力,不能承受太大的压力,不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压力过后,会感觉自己又长大了一些,懂得了一些道理,获得了一些经验。理想与现实有冲突时,我会选择现实,现实的生活中才有真实的自我,现实的生活才是理想生活的根基。
李嵘飞:面对压力,我会换个思维方式。处于压力中,更利于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有了学习上同学的相互竞争,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成绩才不会落后;有了就业的压力,我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更加有方向性,同时提醒自己还不够优秀,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对于压力,我们同样需要心存感激。压力无处不在,理想、现实往往存在反差,我会根据现实来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趋于合理,既不断地激励我,又使我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不会自卑反而会更加自信。
李文文(理学院):压力促进了我寻找解脱的行动!压力有积极也有消极。正确看待压力,便能寻求适当途径缓解压力。
袁晓娟(管理学院):我认为那些所谓的“郁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主要是由于某些人无法排解自己心中的压抑、表达自己的情感、消除自己的无聊而产生的。多交几个知心的朋友互相谈吐心声,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做,不要把所有的一切得失成败用学习或感情的某一方面来衡定。理想固然重要,可是现实也无可否认。我会承认并接受现实,但不会安于现状,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现实,让现实向着理想的目标靠近。
楚萌:“郁闷”其实就是压力的代言词,排解郁闷与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知识改变命运,顽强书写勤奋,执着铸就成功。压力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认真对待生活本来就是每个人必备的功课,压力只不过是认真生活中的一段花絮,只要继续认真的生活,压力自然会慢慢化解。违背现实就是背离了生活的轨迹,当一个人连生活都成问题时,何谈理想,而屈于现实并不就等于放弃理想。等较好的度过了现状后,会有更好的精力去追求理想。
张嘉蕾(自动化学院):压力对我的生活有很大影响,我不得不承认面对压力时我不是强者。考虑的多了,做事也变得犹豫不决,没了以往的热情、执著。压力有时让我夜不就寝、食不甘味。虽说压力不可少,但我希望我是在MY BEST FORM时面对这一切。我不是懦夫,我喜欢挑战,理想不会轻易就磨灭的。只要坚持,一定会成功。
吴越老师:大学是一个比较自主的空间,而相比从前那看管式的教育生活,就像一根拉紧的橡皮筋突然松弛下来,许多同学适应不好这突来的自由,便会无所事事,而变得空虚、郁闷、忙乱无章或焦躁不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给自己制定一个具体目标,不要将自己置于真空状态。很多同学刚来到学校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之大而抱怨不断:觉得学校差、专业不好、“屈才”、未来渺茫,产生就业恐惧症,从而放任自己。其实这些抱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国家已经不实行工作的分配制度,将来如何完全要靠自己,只要有能力,何必太在乎校的“名”与“不名”呢?大学是一种中途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技能、方法的地方,与过去仅仅学习知识相比,是鱼和鱼网的问题。大学时段的学生,大都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大。针对这些青年人的特点,在拥有激情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镇定,不要被血性冲昏头脑,思考问题不要钻牛角尖。还有一些同学会因贫穷而感到自卑,这也是没有必要的,财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穷则思变”,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创新,自强、自立的人。
三、呵护我们的内心世界
袁晓娟:我基本上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经常写日记可以了解和控制自己的心理变化。如果确实有一些难于解决的心理问题,我会及时地告诉我的朋友,与朋友共同解决。
张嘉蕾:我比较爱分析自己的心理,这样让我看问题更深刻、更透彻、更准确,对于自己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但我不喜欢和别人说,一来怕麻烦别人,二来觉得别人帮不了我,我宁愿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秦磊(理学院):我认为心理问题的解决一定要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因为这样可以无所顾忌的敞开心扉以便于“对症下药”,而且也不会害怕自己的某些秘密被泄露。所以我一般会求助于我的亲人朋友。
吴越老师:有些同学并不在乎日积月累,却特别注重结果,并且抱有很大的期望,当失败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脆弱。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折射出了很多问题,盲目、侥幸、懒惰……大学生是有激情、并且冲动的一个群体,他们心怀向往,却很少经受过失败的考验,对待事物带有很大的侥幸心理,很少沉稳的投入事物当中,他们更注重结果的成败,当面临失败时,往往不堪一击,进而导致归因错误,将失败归因于家庭的不富裕,父母的地位低等等,有的选择逃避或麻痹自己,在网络中寻找成就感,不愿再面对失败的现实;有的寻找一种捷径,认为一切都可以投机取巧而得到,这些都需要自己在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当处于生活的十字路口时,及时寻求帮助。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他的思想核心,与他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息息相关。随着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从小所受的家庭的熏陶,社会的感染,学校的教化,尤其是身边的人、事、物,这些在思想上的影响是不一致的,价值观呈现出很大的差距甚至矛盾,学生的价值取向选择很多,更加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拥有正确而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受益终身,社会势必更加和谐。最后,希望大家提高个人的人格修养、道德修养;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己的个人兴趣,发现并排除自己的压抑;求助心理咨询室的老师,我们非常愿意帮助你走出困惑与迷茫。
2007年5月26日《西安理工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