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中原,28岁,男,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北水资源与教育部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06级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级课题1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17篇,被EI收录5篇。先后获得省高校科技奖2项。作为博士团成员挂职于渭南市临渭区水务局局长助理一职。事迹曾被《陕西日报》、《渭南日报》等报道。

上篇:学业规划
关于研究生学业规划,沈中原博士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挂职工作经验从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
本科阶段,即基础教育阶段。在此期间,我们要做的就是知识的积累。纵观全国开设水利工程专业的高校中,理工大学具有较强的实力。其原因是我们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德才兼备、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的专家学者。师从与他们,能为我们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好的基础。
研究生阶段,即知识的扩展阶段。此时,不仅要在知识广度上做堆积,而且要在深度上钻研。学会将本科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研究生课题,从而实现从本科普通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
博士阶段,即升华与精英教育阶段。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所需要的就是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同时积极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拓展知识面,将自己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真正意义的升华,这是从学习者向学者转变的必要阶段。
对于研究生如何选择课程,沈博士认为要从导师培养计划和自己研究兴趣两方面统筹兼顾。导师作为我们重要指引者和启蒙人,他所制定的培养计划,是从整个研究生培养模式上考虑而来得,所选课程均属以后研究中有所涉及或必不可少的,所以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当然,还要还要考虑个人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兴趣亦是一个影响因素。它会使我们在这一领域越走越远,最终取得丰硕成果。因此,重要的是和导师做好沟通!将自己的兴趣纳入到培养计划之中,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这样,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才会更充实、轻松。
下篇:职业规划
对于职业选择,沈博士针对三类人做了详细阐述。这三类人即立志科研、寻求择业、安于现状。
立志科研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具有远大目标。所以在校期间,他们会利用有限资源去无限充实自己。当完成本科及硕士生教育之后,发现在科研方面仍有不足,那么他们就会依然选择博士甚至是博士后的精英教育。在做好了最终的决定之后,他们就会努力去求索、探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开航通道。
寻求择业的学生,在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就要从长远考虑,将目光集中于就业发展的问题上来。从目前情况看,本科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时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脱节,容易激发用人单位 “招之则来、来之能干”与“书生理论、脱离实践”之间的矛盾。而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硕士毕业生之中。所以利用好学校和导师提供的平台多做生产性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锻炼待人接物与适应工作的能力。对于在就业中出现的其它问题,要化不利为有利,要正确给自己定位,切忌眼高手低,期望值太高!再者,要关注国家政策的调整,可以去西北发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安于现状的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时尚无明确目标,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工作几年时间去了解自己的专业,培养自己的经验,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最后,沈博士就自己响应国家及省委组织部号召,在临渭区博士挂职工作向我们作了简要介绍,使我们更进一步得感受到了我们理工人的风采,了解到理工大博士团为社会发展而做出的贡献。
人生旅途,充满新奇、充满坎坷,我们难免总会经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我们失去的只是倾许的利益,但不要轻言放弃,日后得到的将是无限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