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教学名师:教书育人 追求卓越
——记陕西省教学名师黄强教授
2008-10-31 09:50 学生记者 黄贤波 方珂  西安理工大报

   

    黄强,1982年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获西安理工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水利水电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我们和他相约4次才得相见。
  他是一名教师。他每天忙碌于教学、开会、办公、科研,就连周末休息的时间也加班加点。他说和学生在一起,总能保持青春活力;他认为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教27年来,他培养了33名博士、58名硕士,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达82人次。他曾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  
  他就是我校水利水电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黄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师职业并非热门行业。有些高校教师曾涌向市场经济大潮,投身茫茫商海。

  社会风气的嬗变,并没有改变黄强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从初为人师起,他就在教师这一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甘于奉献,将教书育人作为立业的根本。从教27年来,黄强曾给本科生讲授《水利水能规划》、《水工概论》、《水电站》、《水工建筑物》、《专业英语》等课程,给硕士生讲《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电站水库调度》等,给博士生讲授《水库群体调度》等。
  
黄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好的思想品德,其次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人文素质等多方面的素养。

  黄强一直主张授课要紧张有序,充分互动。他讲课生动活泼、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课下他与学生充分交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激发。他授课严谨又不乏幽默,寓德育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水文051班学生孙静说:“黄老师授课既深刻又有活力,无论课堂还是课间,都能和我们沟通,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

  黄强说:“一个只会传授课本知识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一定要传给学生创新与动手能力。”他讲课以课本为主线,同时贯穿大量的工程实例,将学科前沿知识、素质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学中,摒弃了大量陈旧内容,增加了数学建模、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

  水利水电行业是国家建设的基础性行业,它维系着国民经济众多行业生存与发展。对一个水利教育者来说,黄强深感责任重大。上个世纪90年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直是冷门专业,不少年轻人认为从事水利事业是件苦差事,常年置身于远离人烟的大江大河与深山地带,难以做出一番事业。许多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有的学生放弃学业,到了退学的地步。面对这种状况,黄强在自己的教学中,强化了专业教育的内容,他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下功夫,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他抓住一切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祖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培养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诲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黄强还亲自带领学生赴小浪底、刘家峡、公伯峡等水电厂深入工程实际,介绍最新科学技术在水电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增强学生从事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言传身教,使我们的学生也热爱自己的专业。”在他的帮助下,先进者成了精英,落后者成了先进,提到自己的学生,黄强无不感慨地说:“看到他们一个个走上工作岗位,做得十分出色,有的是技术骨干、有的是单位领导,在全国各地一展宏图,当老师的颇感欣慰。”

  多年来,黄强一直坚持教学,重视师生间的交流与信任,提倡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宽厚的爱心关爱学生。他利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与学生亲切接触,和他们交朋友,谈心事,帮助他们找工作等。除了学习上的关心,黄强教授对学生的生活也十分关注,经常出资帮助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度过难关,而且从不求回报。“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成才,打心眼里高兴。”

                                      
    21世纪是一个推陈出新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趋向于高素质与多元化,高校作为孕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无论从国家的需求还是从自身的发展都迫切需要人才的推陈出新。因此,教学改革、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黄强立足于水利行业的多年的教学与管理经验,立足于西北及陕西水利发展的实际,在把握国家教学改革发展动向下,积极探索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

    经过三年顽强拼搏,黄强、李郁侠等主持完成了《21世纪陕西省水利水电人材培养模式研究》项目,提出了水利水电高等教育由传统继承型向实践创新型教育转变的新思路,建立了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精神(Spirit)和素质(Quality)协调发展的KASQ水利水电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了实施“KASQ”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作为课题组的主持者,他和课题组其他成员持之以恒,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2003年该项目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黄强代表项目组赴京汇报、答辩。赴京之前,他认真筹备,前前后后预答辩了30多遍,认真审核了每一个细节,不允许出现任何一个纰漏。在与全国100多所高校的角逐中,该成果最终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他又主持了“西部水利水电人才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项目,将研究成果继续深化,向更大的范围推广。2007年5月,该项目研究成果获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第七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身为水电学院的院长,在教学管理方面,黄强认为,一个学院或者一个学科要体现出它的优势,要两手抓,即在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的同时,更应注重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07年,在他的主持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担任团队建设带头人),水利水电工程和热能动力工程分别获得国家特色专业,《水力学》课程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也是西安理工大学唯一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谈及成绩,黄院长说:“这归功于水电学院70年的办学经验的积累,是历史的积淀造就了水院的今天,绝非一个人的功劳。”

  水利水电行业是一个永久行业,水能资源的开发、江河的综合治理任重而道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多差距。水电学院一直遵循“立足西北、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思想定位,“情系水利,追求卓越”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它俨然成了水电学院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切实的概括。在此思想指引下,黄强坦然,“只有瞄准在全国范围内争创一流的目标,努力拼搏,办学水平才会愈来愈高,培养的人才才会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

                                       
  水电学院对教师的考核要求必须过三关,即教学、科研、生产关。黄强认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做科学研究,唯此才能不断将学科前沿和科研新成果融入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科研是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并服务于教学。”

  作为院长,黄强科研成绩突出,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近年来,黄强累计主持或完成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973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攻关等纵横向科研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

  他经常在教学中讲授新的科研成果,并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到他的科学研究中,从选题到指导的全过程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组织准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黄强说:“我们的毕业设计要求真枪实干,学生要结合老师的课题、工程实践,去做实实在在的东西,能付诸实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团队精神都会大大提高。”

  黄强还将KASQ水利水电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他指导的学生身上。他指导的畅建霞博士所写论文获2005年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工程硕士夏忠获2007年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称号。他指导本科生完成的《长安八水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利用极限及临界调控模式》、《面向生态的黄河流域二次配水模型研究》,参加2001年、2004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得陕西省特等奖和国家二等奖。

  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教风和优秀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及同行专家对黄强的一致评价。
 
2008年9月26日《西安理工大报》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