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档案:朱记伟,男,山东日照人,25岁,党龄7年,西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现任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共青团西安市碑林区委副书记(挂职)。
“李老师,快到教师节了,我来看看您。”9月8日,朱记伟来到自己最尊敬的退休教师李起祥家。“是记伟啊,快进来,快进来。记伟又来看我了。”71岁的李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正如李老师所说的那样,看望老教师、社区孤寡老人是朱记伟的家常便饭。6年来,朱记伟一直坚持在社区当义工。在他的影响和组织下,先后有50多位同学常年扎根社区,并通过这50多名同学的联络,西安理工大学数千学生参加了社区义务服务工作、在社区挂职锻炼。
每周都要到社区上几次“班”
2002年,朱记伟响应团省委的号召,成为西安理工大学第一批在社区挂职的10个学生之一。那一年,他们活跃在学校和社区之间,为老百姓家打扫卫生,为学生义务做家教,帮助社区居委会制作文件,协助社区做人口普查、计划生育相关工作等,每周都要到社区上几次“班”。
做好事之余,朱记伟还创办了《互助路社区建设报》,成为西安市第一份社区小报。他邀请多名参与社区义务工作的同学们担当记者,采写内容颇为丰富,有发生在社区的日常事,有陕西省、西安市出台的相关政策等,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朱记伟2000年一上大学就积极争取入党,2001年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7年来,他坚持在社区做义工,一做就是6年。
8年获得个人奖励多达54次
除了坚持义务工作,朱记伟令同学们和老师称道的还有他专业上的突出表现。2004年,渭河洪灾一年后朱记伟和同学们从西安市到渭南市、华阴市、华县、潼关、河南省三门峡市,沿途走访调研,期间吃干粮、睡板凳,历时一个多月,在李起祥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情寄渭南灾区 调研“03.8”洪水》的报告,并获得了奖励。
本科四年、留校工作一年、研究生三年共计8年间,朱记伟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十多篇,在5个国内、国际会议上担任组委会秘书等工作或入选参会论文,参与的项目课题多达18个,获得的个人奖励多达54次。今年7月18日,朱记伟被团中央、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
从为社区服务到为政府分忧
无论是担当学生工作负责人还是留校当老师,他常给同学们讲党的优良传统,说的最多的是艰苦朴素和历史责任感。“作为一名党员,没有奉献精神不行。”朱记伟说,“特别是水电专业的学生,将来到山沟沟工作,能否常年在艰苦的环境下作业、搞研究,是需要奉献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来支撑自己的。”
做义工也是一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本科时我喜欢献爱心;留校当老师后就开始组织学生搞社区服务;研究生期间,我让研究生参与到政府当前亟待解决问题的调研中,实现学生锻炼和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的双赢,更进一步延伸了义工工作的内涵。”
从自己做好事到组织做好事,从为社区服务到为政府分忧,朱记伟总结自己从事的义工工作的三个“转型”。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朱记伟将一直致力于大学生实践活动研究。他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组织更多的人献爱心比一个人献爱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