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国家助学助我圆梦
2018-11-30 13:16 土木学院 刘伟 

我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大山的孩子,在大学以前,我的生活里没有互联网,没有任何的电子信息,报纸也少见的。陪伴我最多的就是山里的那条小河,除了抓鱼就是玩水。就这样,小河成了我最好的小伙伴,陪我一起度过年少。我的童年,我的青春全部与大山为伴。但是我有一个飞出大山的梦想,那就是上大学。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大三学生,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三年过去了,但是2015年那个暑假的一幕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考完的几天,我把自己关在家里,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考上,我什么也不想干,整个身体像被掏空。等我慢慢缓过来,我发现又是一年暑假,又是自己和家人努力上山采药,竭尽全力做短期工的时间,又是全家收获的季节。我顾不得自己的状态,跟着高中同学第一次出县城,到西安打工。从未出过远门,也不参与同学组织的外出活动。因为我家给我机会让我上学,让我吃饱,就已经是极限了,再出去玩太奢侈了。也正因此,我第一次到西安,不会看车站牌,更别提地铁。找了三天,终于找了一个给人家送外卖的活,一天50元。我觉得工资可以了,就开始给人家打工。每一天忍受着烈日的暴晒、汗水顺着脊背往下流。但我从未想到过放弃,因为我想要上大学,我怎能认输?

直到高考出成绩那天下午,我都没有收到短信。那天西安的雨特别大,令我更焦灼难安。我再也无法思考,心中唯有一个念头:我要回家,我要高考成绩,我要上大学。在路上我感受不到雨,一路上我心里各种猜想,各种害怕自己考不上。终于在晚上10点,我收到了成绩,超过一本线48分。我高兴地给母亲说,她激动得哭了。可是后面的谈话过程让我感觉,我拼搏我努力,依旧没有希望。因为家里没有太多的钱供我上大学。我很清楚,我们家3个孩子,从小到大,别人家孩子有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奢侈品,我从来不问父母要。上学花费和全家的生活支出,全部依赖于父亲打的零工和我们全家一个暑假拼命挣得钱。此时此刻我考上了大学,但我内心却没有一丝丝喜悦,因为考上大学,没钱上,我依旧不能用知识改变命运。虽然我出去挣了1000多块钱,父母在家给人家做零工,上山采药也挣了一点。可是大学学费很多,生活费也不少。这一点依旧不够。蓦然间,母亲眼神里面的忧愁和头顶的白发,让我觉得大学可能真的去不了了……

最后我们谈论到了半夜,全家决定就算砸锅卖铁都要让我上大学。第二天,父母找别人借钱,我回学校找老师帮助我。晚上回去,父母借了2000多,因为之前一直是自己挣一部分,借人家一部分供我们三个上的学。总是断断续续给人家还得钱,人家也不愿意借给他们。我给他们说了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他们特别高兴,终于可以让我上大学了。全家人又充满了希望。父母特别高兴,一直和我聊天。给我说他们平时做的多辛劳都是值得的,让我以后好好努力上大学,改变家庭,回报帮助我们的人。我也把自己高二上学期开始到高三结束给人家端盘子做服务生换取午饭和晚饭的事情给他们说了。虽然过的很辛酸,但是结局还是满意的。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那一刻,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那晚凌晨多,我才睡觉,一晚上睡得特别踏实,做了一个很甜很甜的梦。第二天我准备了助学贷款申请材料和资助申请材料,问了好多人终于提交好了。

如果没有国家的资助,我可能就上不了大学。历经辛酸我考上大学,却上不了大学,我也就可能放弃了改变命运的梦想。没有国家,可能我家真的就再也看不到希望了。国家资助对我和我家来说,不仅仅是物质帮助,更多的是精神的的鼓励和心灵的慰藉。让我这个山里娃感受到了国家对于贫困学子的关怀。让我们更加自立自强,更加耐抗耐打,让我们不断地去和命运抗争,去改变命运。国家的资助,就像沙漠的一股清泉,让我们看到希望和光明。

大学三年里我一直牢记“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努力学习完善自我,在这青春岁月里努力拼搏。从大一我就参加了校级和院级学生会,做了班长,参加了两个社团。由于认真负责、身先士卒并表现出色,大二成为了学生会干部和社团领导者。但是我并没有忘记自己进入学生会和社团、做班干部是为了服务大家,是为了感恩。在做学生干部期间,我积极引导学弟学妹服务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崇尚先进和荣誉。因为国家的帮助我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所以我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积极主动的在学习与生活上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

在这三年里,我努力付出、刻苦学习、力求上进、改变我的命运和家庭的情况。时刻不忘记感恩。在工作和学习上面,兼顾工作和学习,并且经常出去兼职补贴生活费和家用。在思想上,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经是一名积极分子了。天道酬勤,付出同时我也获得一些荣誉,比如说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优秀团干等一系列荣誉和称号。

荣誉属于昨天,付出和努力属于历史。但是感恩永远在路上,不会停止。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拼搏,获得更多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感恩路上,我们携手并行,永远不要停止。

本文获西安理工大学第五届“助学·筑梦·铸人”征文优秀奖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