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秋风冗长,寻迹宝鸡
2018-11-21 13:17 实习记者 郑晓萌 

 

 

 

 

 

2018年11月17日,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及视传专业在吕晶晶老师和李元老师的带领下相约宝鸡,学习宝鸡的传统文化艺术。

西安的早上,淡金色晨光将楼宇染得一片朦胧,恍惚间似月落的余韵,多一分累赘,少一分清瘦,恰到好处。此时远方还未喧嚣,城市还未醒来,人们零零散散的话语声,脚步声,逐渐拉开一天的帷幕。我们就这样伴着晨曦的清冷踏上前往宝鸡的旅途。

待到达宝鸡的凤翔县时已是午时了,太阳早已伸展开来,空气里的安和宁静透过阳光缠绕在县城每一处的门楣上。我们穿过渗入寒意的阳光进入凤翔县的民俗博物馆。众所周知,陕西其中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凤翔年画,所以我们先寻找年画所在位置,待到老师讲解完,便可四处浏览了。这栋五层小楼里充斥着民间艺人的作品,独属于民俗文化的安和宁静,传统的贴近生活的文化氛围洋洋洒洒的氤氲在眼前。

吃完饭,伴着小城的安静祥和,我们去往了泥塑村。我们注意到每家门楣上都有着不同花样的剪纸装饰,门边有着专属于土地爷的神龛,更加明白了一代代手工匠人对于泥土对于生命的虔诚与热爱。看着匠人用手中的毛笔勾勒出一张张精美的泥塑线条,看着马勺上脸谱的逐渐成型。再看看我们手中的白胚的泥塑原型,我们只想向匠人师傅认真讨教一番,然后期待老师的作业不会要求太高。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匠人师傅们告诉了我们一个技巧,我们正常画画的颜料添了胶,放在炉火上面加热,再进行对于作品的描绘,作品就会更加透亮精美。悄无声息间阒然便萦绕在身畔了。远处起了雾,这座没有鸟鸣猫叫的山村大抵是在诉说着一种无可奈何吧。

晚间我们前往了宝鸡市内准备第二天去往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中国青铜博物院。第二天没有西安热闹的街景,也没有西安雍容的晨光。我们在博物馆解说员姐姐的引导下透过一个个窗口,品味一个个故事,想着每件青铜器在金光四射中诞生,却在历史中逐渐爬上锈迹,厚重的青铜器镇压着一方历史,守护着一方文明。

在回程途中我们格外的安静,两天的车程颠簸让我们有些疲倦。晚间灯火阑珊中我们回到了西安的土地,寻迹宝鸡的旅程便告一段落。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