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去四川的火车上,看着火车旁经大大小小的山的时候,我就在想象着接下来的半个月我将会有怎样的难忘生活。由于上坡过于斜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火车行进的异常缓慢而且整个车身都抖动地不行。我的心情也随着越来越近的距离而有了更多的起伏变化,看着车窗外的倾盆大雨,耳边荡过临走前家人不放心的劝阻“大山里苦啊,四川那边自然灾害多啊,不安全啊......”,心里终于也有了丝像害怕的感觉。“不能怂!都到了这里了,也没有退路了!”我暗自给自己打了打气。
20号,“川商·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开幕式在成都举行,我看着到场密密麻麻的人和大家每个人脸上掩藏不住的激动、兴奋与期待,自己心里反而多了一丝紧张。四川此次去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一共分了12个队伍,每队6个人。大家聚在一起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后,就领了满满一麻袋的物资各自散去寻找自己的小队了。
我推开青旅那扇白色的木门,在“吱呀”的一声下,6个人就这样遇见了。5个女娃,除了我来自外省,还有一个来自北京,剩下的都是四川本地的女孩,而唯一的男孩来自重庆但也在四川上学。虽不至于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不过倒也是够分散的,我这样想。
为了接下来半个月的和睦相处,六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吃顿火锅来联络一下感情。真的是到了陌生的地方才发觉自己是个外乡人,听不懂软软的四川话,连点菜时喊个服务员都得四川的队友一句“小妹儿”才能开始。吃饭时,队友不停地询问我和那个北京女孩吃不吃的惯。其实除了辣,别的倒也罢。只是看着他们吃的面不改色,我不禁对接下来半个月的吃食浮起深深的担忧。
然后是又漫长又短暂的一夜。可能是因为环境与人都太陌生,我一夜难眠,但却在天亮时迷迷糊糊地觉得,时间真的是飞走的。
21号早上8点,我们坐上了去泸州市的大巴,一段旅程就要开始了。
大巴晃晃悠悠走到了下午3点,到达了泸州市。没顾上歇息,我们又直接转车去了叙永县,到县城又费了一个半小时。我们队的童伴妈妈兰姐在叙永县接到我们,随即动身前往后山镇后山村。“由于地方比较远,我们没有专门的车去我们村子,我们只能喊面包车按人头拼车走”,兰姐这样给我们解释到。然后又是一个半小时的颠簸。
我坐在面包车里朝车窗外看,心里不免一沉。“这是什么地方啊”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又窄又长的山路弯弯曲曲看不到头,车子贴着山崖走,旁边就是万丈高的空谷,朝下望一眼只能隐约瞧见谷底的树的那一片绿。每走一段路就可以看到在山与山中间夹着一户人家,只能看得见房屋和树木,却怎么也瞧不见家门口的路。这些房子的大都两面或三面环山,很多都建在半山腰上,远远望去好似弱不禁风,似倒非倒,且一半以上的房子都是单独矗立,没有其他房子与之为邻。“这样住的人家,靠什么生活呀?孩子又怎么上学?”我满心都是疑问。这时队长冷不丁来了句“兰姐说,咱们住的地方是一个山脚处的小洼地,是泥石流高发地。”这下可好了,全车人突然就炸开了锅。我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咽了口唾沫,心里的好奇与不安又添了几分。
到村子里已经是6点了。为了让我们一队人能够住的更舒适一点,兰姐特意给我们选择了村里最热闹的“村中心”,也是唯一的家属楼里定居。由于邻村的服务队是在找不到住处,最后我们12个人再加上童伴妈妈兰姐一起住在了这个三室一厅的屋子里。
“条件比我想象的要好一点呀”,我一边想一边收拾着屋子。可由于人太多,先不说东西根本放不下只好继续塞在行李箱里,就是这齐刷刷站一排的十几个人都睡不下呀。一行人考虑了半天,决定10个女生睡两个卧室,3个男生睡客厅的沙发上,兰姐单独睡她的房间。没有多余的褥子,只好将床上的褥子放到地上来打地铺,就这样床上三个人,地上两个人,我们队总算是睡的下了。
9点钟,新的问题又来了。一个卫生间,十三个人洗漱。每个人30分钟就得等6个半小时。“怎么活啊”已经有人发出绝望的嘶吼。可这个时候我反而冷静下来了,已经很好了,不是吗?
12点,终于可以休息了。由于没有风扇,40度的高温,即使是晚上,还是热的人翻来覆去像是要起火一样。可即使流着汗,即使蚊子在耳边嗡嗡哼着,慢慢的大家还是都进入了梦乡。
这一路走来太累了,所以要做个好梦。因为明天一睁眼,就要看见小朋友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