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乃中华四大国粹之首。但若谈中华武术者,必谈太极。拳谚有“北有太极,南有咏春”的地位,更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帝王称颂。“太极”一词多取《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拳”者,空手搏击之道。足以可见,太极拳是不单单是武术,更是哲学。而习练太极拳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强身健体,更为了领悟太极拳的哲学道理。但在每一位西安理工大学校武术队的队员来说,其所承载的意义又何止于此。
作为西安理工大学校武术队的每一位队员,以上的道理自然都是了然于心的,当然这得益校武术队郭媛、崔振飞、张龙三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对于每一位西安理工大学的同学来说,24式太极拳是体育必修课,这是国家教育部的大政方针,更体现出国家对于太极拳传承的重视,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视。而对于每一位校武术队的队员来说,太极更是再熟悉不过的拳术,因为凡是校武术队的队员,都必然怀有对武术运动的兴趣与热爱,在学习24式太极拳的时候也就必然是用心的。
但即使这样,当我们的老师为我们重新教授24式太极拳的时候,我们才切实地感觉到我们以前在体育课上学到的太极拳只是体育老师们最基本的“入门”教学,因为只有其‘形’,没有其‘意’,更难见其‘神’。而对于武术运动来说,后者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如此去朔造太极拳的‘意’与‘神’呢?根据我们的感受,光是凭借动作的再规范其实是没有用的,而重要的是要学会把自己融入到太极拳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是你在练太极拳,而是太极拳在‘炼’你”。我为什么要用这个“炼”字呢?那是因为太极拳是一项可以改变自己精神面貌的运动,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为你重塑“气场”。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久练太极拳的人给人一种“祥和庄严”的感觉,道理就在这里。
校武术队的老师们常常告诫我们每一位队员,太极拳打出来就是一个“行云流水”的美,所谓的“双手抱球”、“腋窝夹鸡蛋”等等这些只是一种善巧方便的说辞,如果你执着这些名词的话,一定不会有“行云流水”的感觉。而我们更是通过不断的习练对此有了个人的真切感知,如果说句时髦的话就是—“我们打的不是太极,是阴阳的道理”。既然是练的是阴阳的道理,那么一定我们的太极拳练习起来就像“高山流水”一般的流畅,因为“高山流水”本来就是自然现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自然现象通过我们的“举手投足”予以表现,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之所以学习24式太极拳,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备战“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因为在此次比赛中,24式太极拳是唯一的集体规定套路。西安理工大学校武术队最终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铜牌。其实在所有队员的心中,我们获得如此的成绩完全得益于我们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在所有集体太极拳队伍中,我们的步法步型是非常规范的,凡是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是背后下了苦功的。弓、马、虚、仆、歇(24式简化太极拳中无此步法),这五种最为基本的武术步法我么不知道做了多少遍,老师更是不厌其烦的反复纠正,因为这些东西是武术的“根”,是太极拳的“根”。
但最值得我们所有队员感慨的是,我们习练太极拳的“根”在“形”上是弓、马、虚、仆的步法,在“意”上确是西安理工大学校武术队的荣誉,更是我们西安理工大学的荣誉。也许这正印证了西安理工大学“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我们习练太极拳不正就是对于“祖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吗?我们习练太极拳最直接的目的也不正是为西安理工大学夺得“荣誉”吗?而我们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的一员,作为西安理工大学校武术队的一员,我们的肩膀上不正是有一种“责任”吗?
西安理工大学是一所理工学校,但在我们每个队员的心目中,因为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武术队的存在,我们却丝毫不感理工高校的压抑。在我们的心中,西安理工大学是“文有理工之术以评其心,武有习武之队以观其德”的“高校才俊”。而在一定意义上,正是我们与24式太极拳的“情缘”承载着更多的“情缘”,有师生情、队友情、武术情,更有对西安理工大学那一缕一缕的“理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