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的适应能力好像还是战胜了一切。
我逐渐睡暖了宿舍的铁床,找到了合口的饭菜,习惯了干燥,融入了人群。
而且大一的学业课程幸运地没有填满整个“海绵”,让我能够在闲暇时间,伴着远方而来的旧友,或是新结实的知己,登上华山之巅,俯瞰那群山壮阔;走过城墙古道,感悟这世事沧桑;巡游钟楼雁塔,领略古城雄风;观赏秦俑华清,体会旧都遗情;也可走进回民老街,尝尝夹馍,品品凉皮。
更欣喜的是,我能够同时体会过“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的生活,过惯了十几年的南方日子,现在身处北方,好奇,渴知早已掩盖过了当初的恐惧感和孤独感。
也许,大学生活像是一场冒险,或者说,人生便是一场冒险。
没有报考志愿时冒险的选择,没有报道前冒险地下定决心,或许,我现在还将桎梏在狭小的幻想中,过着单调枯燥的日子,渴望着人生能够改变我,畏畏缩缩,瞻前顾后,止步不前。
平静无波的生活激不起惊天骇浪,陈陈相因的人生开不出绚烂的花朵。人生需要冒险在充满未知的狭道蹊径踏出一个个成功的足迹。
人生不应缺少冒险,缺少冒险的人生只会是平淡与乏味。纵然冒险的前方满是坎坷荆棘,通过之后也会有苦尽甘来的香醇。
如果他没有出海航行,谁知道哥伦布呢?如果他没有出使西域,谁又知道张骞呢?这两个处在不同大陆的人,却同样名传后世,他们最大的相同点便是勇于冒险。太平洋的风雨不断,戈壁滩的沙暴狂袭,他们从未回头。终于,吹拂了多少年的海风,回响了多少年的驼铃,他发现了美洲,他开拓了丝绸之路。
别只会傻乎乎的读着北岛的诗一味呼喊着“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别忘了后文“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才是正确的“回答”。所以,生活这张白纸,只有冒险能给它抹上不平凡的颜色。
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巴尔扎克
说过了物质的面包,也得谈谈精神的面包。
我也期待过,长期受困于学业题海的铁锁缠绕,在步入大学的自由之城的那一刻,能够挣破囚牢,放任高飞。换句话说,便是丢掉课本,丢书包,丢掉烦恼,再丢唠叨。
而短短一年,我也确实见过一些人,过着我曾期待的甚至是“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的生活的人。
有一些人,日子平平静静,像是一条河,不断地重复着,吃饭,睡觉,娱乐,周而复始,然后进入更大的社会,深陷于如泥坑的世事之中,为争名逐利所左右,为尘世喧嚣所困扰,这种生活,更像是一口井,慢慢地填满淤泥,令人窒息。
有谁不惧怕未来会是“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我惧怕。所以我放弃了那可怕的期待,下定决心要往高处走。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断追求着所谓的热闹,渴望步入社会,过上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生活。外界的诱惑散发出禁果的香气,内心的欲望挣脱着束缚的牢笼,当污泥倾来,便是随波逐流,任不良风气推入泥沼。
四年过后,只是不学无术,恶习缠身,浑身上下散发着低劣的世俗气息,口里却依旧高呼着梦想,空喊着未来,自以为成熟老练,脑中却空无一物,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谈何超达?谈何功成?
让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我想,大学生活不应该放下学习。不管如何,或是投入热爱的课程,或是埋入图书馆的群书,知识的纯净总能让人如沐春风,超凡脱俗。
而要想立于城市的喧嚣中却不受污泥侵扰,唯有站在精神的高地上,于是不被利禄所扰,没有物欲缠身,坦坦荡荡。而升华精神层面最简单的办法,不过就是多读读,多学学,“学术”与“不学无术”仅是两字之差。
处在冷与热的极端终会让人落入社会的泥坑,无法自拔,无从自治。正如周国平所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因此,大学生活也应过得丰富而安静,争取站在“高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