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记者节征文:六个月太短仍要纠缠
——入校报记者团半年悟
2015-09-14 11:05 经管学院管141 鲜文静 

 

    农历三月八号,刚参加完表哥婚礼的我在返校的火车上挣扎着,怀揣着可以脚踏实地令人肃然起敬啧啧称奇的不凡想法,终于,应了哪位先哲的那句被实践过无数次的真理——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当火车以每小时九十八公里急速度过一弧度骇人的铁轨时,我以偏离竖直方向28度倾斜角,较于敌方2度的优势成功占领一席概3.8平方分米之地。为了不引起周围动荡人群嫉妒的眼神,只能不动声色心中暗喜,缓口气拿出震动中的手机,这一条短信后来长久存在我的手机里直至手机阵亡:

    “鲜文静同学你好,我是理工大校报记者团副团长华晨,...(含水量过大因而省略),如果同学有想加入记者团的想法请回复姓名班级,谢谢。”我心里一紧,不忘拿出一斤理性即时判断其可信程度,旋即一阵地动山摇的咆哮式大笑。我这颗长期从事地下活动的重量级浑金终于被挖掘出来。脚下传来大地的震颤,我也屁颠着肝颤,总算是找到组织了。

    之后依仗多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前辈的帮助,我顺利地成为校报记者团的待审核一员。12篇审核稿拼死拼活完成了大半,除去等待公交度分如年的煎熬时刻,乐得乘空调48路到金花大本营完成闲适如度假的值班工作,乐得和眼里总映射出我还未见过的大世界映象的老师交谈,乐得完成前辈们分派下来的采访工作,乐得写下自己的经历、期许、浅薄却真挚的感悟,乐得一遍再一遍修改自己的文章,乐得前往其他学校进行随行采访,乐得和上一刻还只是擦肩之交的陌生人交流观点想法,乐得把生活中的小磕绊都写成押开口韵的小诗。

    除了副团长华晨学长,不得不提到的人还有一个,负责我新记者入门事宜的老记者“曲江第一忙”杨非非。手下有数个社团要负责的他于我不是传统保姆式的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强制我按照某样文体按部就班的生搬硬套,即使我初次尝试新闻稿时真的漏洞百出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我找问题圈重点。在我校海军国防生与长安大学武警国防生比武的随行采访中,更是让我领略到他超高的行事效率,我还在激动着跑来跑去观看比赛采访的时候,杨非非业已在舒适的树荫下完成了他的初稿,天真的我震惊不已。事后,在一票大四海军国防生和杨非非记者本人的言传身教稚嫩的我总算是七窍开了三。在对大型事件进行报道时,主要脉络一定要清晰,选材不能不论细枝末节一一记录。新闻除了时效,鲜明的主题才是主体,绝不能节外生枝,更何况喧宾夺主。此外,我的责任老记者还有我非常欣赏的个人习惯,非常清晰的日常计划,常随身携带着一个可以随时记录想法的小本子、一支纯黑中性笔。我想或许因为眼前这样一位高效率前辈,我在今后的日子无论工作学习和生活应该都会有所精进。

    截至今天为止,我在团里的时间只有六个月,在这六个月里我做的事情并不算多,七篇稿子,五次值班,取过一次杂志,拿过一次信件。想着这些数得过来的次数我明白成为一名证件齐全的校报记者我必然还有很多个六月要不舍纠缠,很多事要做,很多稿子要码。然而我相信我可以,我可以在我喜欢的这项事业上坚持很久很久,我可以在保证输出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我的产出量,我可以一直一直写下去从过去写到以后,从青涩写到成熟,从六个月写到六个年。我信,惟热情不灭;我说,我热情不灭。

    毕竟六个月太短,仍要纠缠。

 

 

                                                             该文获记者节征文一等奖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