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偶遇我院12级建规系的同学们,相互问候之后便询问他们之中有没有比较有特点、个性的同学,大家便异口同声地推选了院会副主席王新力。获得采访同意后,便于一周之后相约教室。再次见到王新力同学,与一年前未搬离曲江之时深感不同。今日一见,感到成熟、善谈可以成为他的标签。
“我们的终稿花费不了太多时间,更多的时间则是在一草、二草、三草的改进上面。方案的一步步改进是我们通过对空间的感受、对作品更多的分析,让我们有完美的构思去创造空间”。就这样,从他对课程的理解开始了对王新力的探秘之旅。
王新力,土建学院建筑121班学生,大一时为院辩论社社员、大二为辩论社社长、大三成为院学生会副主席。在这三年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也尽己所能,在每一个位置上散发着自己的热度。
众所周知,我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要学习很多关于手绘、素描、彩绘、初步等众多与绘图相关的课程,这是为了锻炼他们的绘图能力,还有就是空间的构造能力。“作业的设计、模型的构造不单单注重的是你绘图、搭建的能力,还有的就是你的表达能力”,王同学如是说。他解释道:语言很重要!在他们的课程上,作业完成后要将自己的作品向老师、同学们阐述一下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还有自己的一些创意想法。而这些,就需要你有一个比较不错的表达能力,将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你要想着将自己的作品向公司介绍出来,让公司接受你的想法!”王新力说。在这方面,他在一个关于窑洞改造的课题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提到,在他参与的窑洞改造的那个课题当中,他将以前的生土建筑、环保可持续、现代建设理念等融合到一起对当时的设计模型做了几近完美的诠释。唯一遗憾的是,在后来的实地考察当中,他由于要接待下一年来到的新生,没有前去。
谈到接待新生,当然就少不了主席当初的“院会生涯”。
他清楚地回忆道:“我当初认为语言很重要,然后就加入了院里的辩论社!”我们对于某个方面了解多少、专业知识的储备等不仅仅在乎你知道多少,还有就是你要将你知道的表达出来,王新力说:“我当时认为辩论社是唯一一个可以锻炼这方面能力的!”随后他还表示回忆是很温馨的。这就让人些许疑惑。他解释道:“我们当时不用搬桌子”。说完大家都笑了。
在大一期间,在不用搬桌子的“庇护”下,孙博丹师姐给他们干事们进行培训,传授一下辩论的技巧、讲解一下在辩论中的注意事项,当然,辩论中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培训中、在后来学院举行的辩论赛中,王新力同学都积极地去学习、去参与,这也就为后来他成为辩论社的正部长奠下了基础。因为,他知道不同的位置,相同的努力!
在大二时,凭借自己当初在社员位置上的努力,部长之位落在他的身上。在部长的位置上,他更是看准了自己的职位,尽己之能,上为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出力,下为大一的干事们上心。他担任部长期间,他经常带领干事们讨论辩论的技巧,并且利用自己的经验给他们讲解。在每次例会时,他总是与其他几个副部提出一些话题让社员们进行讨论,然后进一步分组,让他们进行辩论。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他便将话题提出后,让成员们自己选择分组。因为他相信:“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就这样,让队员们在争论中团结,在争论中统一观点。他提到:“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定位,明确规划才能创造成绩!”
同样,在大三担任院会主席期间,他依旧这样把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里,他们担任着团委老师和院里学生会之间“桥梁”的作用。“我们在接到院里团委老师的任务后,我们将活动稍作整理、分类,然后细化、分配给大二的部长们,让部长们带领大一的干事们去完成任务”,王新力讲到。“上一年运动会,我院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今年的确给我们这一届主席团留下了不小的压力”。今年很庆幸的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大二部长们的配合下,土建学院的运动员们在田径赛场上挥洒了汗水、赢得了成绩,取得了总成绩第二名。
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同的身份,做不同的事,在他处理个人和学弟学妹们的关系上更得到了体现。“我平时也是嘻嘻哈哈的,跟学弟们也都是朋友一样,但是到了开例会的时候,那就比较严肃了”。该严肃的严肃,该放松的放松,的确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风范。
就在今年我校校辩论队成立之后,他又担任起培训者的任务,给予我校辩论队的成员相应的辩论技巧的培训。就这样,每一分任务来临,每一份责任来临,他都合适转变自己的身份,并尽己所能,散发出自己的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