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明媚。初见,便觉得这是个温润纯挚的男生。
一行三人地超坐定。问及阅读量需达多少才有机会获此荣誉(“阅读之星”往届两年评选一次,今年开始一年一次,获奖人数在20左右)时,他只淡言“一年一百五六十本吧”我与队友具是惊讶,自觉大学生活忙碌,无暇阅读,他却说大一的空闲时间还是很多。一周13节课,社团也仅青年志愿者协会,两周一次的敬老院探访孤寡老人活动并不占用太多时间。况且,较之阅读量最大达300本之多的学生(已是研究生),自己的数量也就不甚注目。
“喜欢徘徊于搁置着琳琅满目书籍的书架间,偶尔视线所及,轻取翻阅,若是吸引我,定会借出,若是不甚满意,便作罢。”谢童如是说。徜徉于书海,寻找令自己倾心的书籍,或许听上去略显文艺,但事实如此,爱书之人,自有寻书之道。
或许,在我们看来,《盗墓笔记》与《菜根谭》是两种风格迥异的小说,前者是悬疑探险,后者是修身养性,一般人阅读的类型不会这般迥异,可谢童却同时喜欢着这两本书,就他的话说“《盗墓笔记》适合休闲娱乐,同时写得也很棒,《菜根谭》不同,有一定的深度,如果不看注释,还是比较深奥难懂的,适合正心修身、养性育德。”虽两本书类型不同,阅读的时间不同,相同的却是它们都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娱乐生活。
问及是否有写随笔的习惯,谢童坦言没有,只是爱记录一些奇闻逸事。曾经,他也曾尝试写随笔,但因为时间等各种原因,未能坚持。而随心记录轶事就很简单,没有框架的拘泥,寥寥几笔写下那些鲜闻的历史趣事,既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又可以在与同学聊天时侃侃而谈。谢童打趣说,“别人都不知道,就觉得自己很厉害。”诚言,我在看书时,每看到一些鲜闻,也会有如此想法。
闲暇时,除了阅读,谢童也喜欢运动,或打乒乓球、或羽毛球、或踢足球,犹记得他说不喜篮球,偶尔还会打台球,当然,还有几乎每个男生都喜欢的电竞游戏,课余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好奇他曾否看过言情小说,便问了,“唐七公子的《华胥引》,紫晓的《凤求凰》都不错,情节构成合理,细节描写细腻,行文流畅,真情流露,值得一看。”他娓娓道来。由此可见,谢童的阅读涉猎极广,各方面的小说,只要精彩,能够在书架前遇上,他定会细细品读。偶尔,他也会挑上几部恐怖片,看一看以培养胆子,《电锯惊魂》1-7他已全部看完。
没有什么特别崇拜的作家,但被誉为中国“现代言情剧教父”,享有中国“故事大王”之称的海岩的作品谢童是极喜欢的。同时,他也钟情于恐怖小说,最爱周德东的《冥婚》、《第七感》等。问及对前两年因获诺贝尔文学奖而大热的莫言持何态度时,他坦言只看过《檀香刑》,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残酷刑罚,太过血腥暴力。相反,诺奖陪跑者村上春树的作品他很喜欢,例如《挪威的森林》和《饥饿游戏》。
采访将尽,他说“大一的空闲时间较多,可以多看点儿书,说陶冶情操有点过,但确实裨益颇多。”
徘徊于书架前,只为遇见,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