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社会实践:暑假实习感悟
2014-09-26 12:08 艺术与设计学院 李童阳 

 

   两年的大学生活在忙绿的学习和社团工作中结束了,接触了很多人、很多活动,但总觉得学校给了我们太多的包容,甚至是包庇。而真正能历练我的是社会生活,所以大二暑假选择了去社会单位实习。海阔凭鱼跃,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到底能潜多深、飞多远。

    7月28日,我踏进了三秦都市报社,开启了五周的实习工作。自放假以后就一直在做校对,一本30多万字的书,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一遍又一遍的,着实为我磨了点耐心。来到三秦都市报以后,被分到了要闻经济部,指导老师是一位首席记者,主跟时政新闻。

    第一次接到采访是在来报社的第二天,随同西安市委书记一行前往高陵县八一慰问部队官兵、消防战士。本以为来实习可以跟到老师屁股后面记记东西什么的,没想到第一次采访老师就让我一个人随同其他报纸、电视的媒体去。我记得很清楚,她告诉我说:“你不要把自己当做实习生,出去采访你就是一位记者,勇敢一点!”之后每一次去采访都会想起这句话,因为就是这句话让我觉得我有资格去采访。

    9点在省委东院门口集合,可是我7点半就到了,第一次很怕会迟到。一上车就睡着了,迷迷糊糊听见其他媒体同行们讨论着最近的见闻,我睡得很小心翼翼。车子上高速、又下高速,睁开眼的时候突然冒出很奇怪的感觉——到家了。高陵的街道很宽,也很干净,两旁的办公楼、商业楼看起来很崭新,但是路上人很少,车子也不多。车子先后驶进了高陵县武警部队和消防大队,西安市委书记慰问了战士们,询问着他们工作的情况。而我,一边躲着前面好多台摄像机、照相机,生怕挡了镜头,一边跟随其他记者一样尽可能地离书记近一点,一边要听清楚他说的话,然后迅速记录下来,一瞬间觉得手脑严重不够用。书记行程很紧,我们都是跑着上车下车的。之后回了市区,又去了西京医院慰问,参加座谈会,仓促的采访就在我潦潦草草的笔记簿上结束了。

    在校报记者团待了两年,消息、通讯也写了不少,可是回到单位却不知从何下手。犹豫了好久,终于写好了当天的新闻,老师回来看到后,直批“流水账”、“太硬”!当时并没有怎么难过,多的是震惊,因为关于稿件问题还是第一次受到这么露骨的批评呢。之后有一次写的新闻也被老师批评“逻辑性不够!太硬!”所以那天前前后后把当天的新闻改了三遍,真是刻骨铭心啊!

    实习前期几乎跟的都是会议新闻,去省政府、省人大、市委这些政府机关采访,有时会跟市委领导去一些县、农村或者景点调研,做这些采访写出的新闻一般都差不多,挑老百姓关心的点去报道。后来学着去做一些新闻调查,第一次是跟老师一起做的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新闻调查。我的采访对象是西安市不同形式、规模的养老机构,期间我走访了雁塔区、莲湖区、未央区、碑林区等养老中心和社区养老机构,上网搜电话、搜地址,电话采访或者实地走访了大概十几家养老院。印象最深的是去未央区采访的时候,那里的养老院大都比较偏远,我在没有人行道的马路上走了好久,因为人很少,我穿梭在道路两旁的绿植间,刚下过雨的天气太阳异常毒辣,我走得很辛苦。此外,总有黑车跟随着,不停“美女,美女我送你吧”的叫喊着,我的不安全感来得很仓皇,所以每遇到一位看似面善的工人或者清洁工就去问路,以确保我上一个问路的对象没有骗我,那时候很怕会回不去。还好,经历一番惊险刺激之后,采访顺利完成,我也安全返回了单位。

    当老师有一天突然提议说,让我自己去找一些线索,做一个稿子,我开心极了!正好那时学校新生开学,我就做了一篇关于“大学生地摊族”的新闻采访。那时候,同学们还都没有到校,我主要是用微信编辑了几个问题,分别采访了摆过地摊的同学和西安本地的在校大学生,同学们都很支持我,也很配合,所以稿子写得很顺利,刊登的时候编辑只做了少篇幅的删改,并且稿子在当日报评中被评为A稿,我很感谢所有配合我完成这篇稿子的老师和同学,也拥有了自实习以来最大的一份成就感。

    在要闻经济部待着,跟的都是时政要闻或者是经济新闻,政府机关跑过,新闻发布会跟过,市场调查也做过。也是难得的机会,因为是市委主办的缘由,我有机会第一次被派去跟文化新闻。那天跟随其他媒体一起去了临潼区的“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参加“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穆涛同志散文杂文座谈会”。那天参会的都是省作协和市文联的作家、评论家,他们每一个都做了发言,所以座谈会从上午9点半一直开到了下午1点半才结束。我印象很深的这位平日一直被称为“非常低调”的作家穆涛告诉我说:“你见到我本人,就知道什么叫瞎碰的!”真是一位很有意思,很低调,也很有才气的作家啊!

    穆涛那天的发言也很让我受触动。“不能从理论上解决大散文这个东西,要从作家的作品里去找对应的东西。”他说,从读先秦的作品,读庄子、老子到读汉代的史书,他一直在找一种文风来对应贾平凹倡导的大散文。“我有一个愿望,还有一个野心,我希望再用几年的时间,将贾平凹的‘大散文’学说上升为一个‘学’的层面,我觉得大散文主张不是一般的写作技巧,它是文学原理层面的东西,是对当代散文的重新审美、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我觉得我能够把这个东西做好!”

    8月29日那天我正式结束了长达五周的实习生活,虽然当天也做了很多采访,还认识了一位组车队穿越无人区的“忒人”,之后总在他的朋友圈受到一些激励和鼓舞,采访总让我收获了很多见识,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作为一个媒体人,他就有责任对社会大众负责。每一个报道都会受到外界的关注,上层领导看不到、体察不到的民情,媒体有责任去传播市民的心声,去报道这个社会被冷落,甚至是被掩盖的事实。作为一个记者,就是要去揭露这个社会的黑暗面,更要为社会大众传播正能量,用舆论的力量去关怀弱势群体,去抨击强权暴力!

    现在每每看到一些关于官员腐败、女大学生遇害、救助患难者等这样的新闻,都会多一份关注。同时我也考虑到了“媒介素养”这个东西,大众、特别是网民需要一种正确的向导,舆论的力量很伟大,也很可怕,利用得好能在第一时间为需要受助者送去帮助,利用不好就会谣言四起,弄得人心惶惶,社会动荡!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培养“媒介素养”,传播任何新闻或者消息的时候,都要摸摸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的良知!

    最后想以自己写的一篇新闻作为结束,以此总结本次暑期实践活动:

                大学生爱上创业先拿摆摊练手

    8月16日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西安高校新生陆续开始报到,伴随着许多在校大学生提前入校,红红火火的练摊场景也次第上演。餐厅门口、学生广场以及宿舍区干道两旁,都成为了地摊集市,前来购买生活用品的新生和家长也是络绎不绝,地摊生意十分红火!
  有人说,大学生摆地摊没有经营手续,买卖货品大都是三无产品,还影响学校治安;也有人赞同这些大学生地摊族的行为,认为他们是勤工俭学,又方便了其他学生购买生活用品。


  赚钱吗 选对货三两回就能回本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在西安各高校摆过地摊的大学生,他们一般找地方铺几张报纸或一张床单,摆上他们从批发市场(主要是康复路)进的货,开学时卖插线板、粘钩、牙刷、杯子、蚊帐、衣架等生活用品,平时卖一些衣服、袜子、小饰品、小零食、玩具、鼠标、音响等各种学生用得到、感兴趣的玩意儿。
  据西安理工大一位摆过地摊的小时同学说:“去年圣诞节期间我在学校里摆摊卖平安果、孔明灯、圣诞帽,出了3次摊,赚了100多块,毕竟是小本投资,第二次出摊基本上就把本赚回来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小杨介绍,新生开学时自己跟同学一起在学校摆地摊卖插线板、锁子、粘钩,收入还不错,出两次就回本了。


  为了啥 体验生活顺带赚点生活费


  问及这些“大学生地摊族”来摆地摊是为什么,不少学生表示主要是体验生活,顺带赚点生活费。
  西安理工大学的立青告诉记者,摆地摊是为了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丰富课余生活,可以方便大家,自己也可以获益。小时说:“我利用课余时间摆摊,赚取生活费,减轻一点家庭负担,使大学生活更为充实!我们学校的一家卖生活用品的店铺店主就是摆摊起家,最后盘下了那家店。”

    但是,也有受访大学生不赞同大学生盲目摆摊。西安理工大学的小刘认为:“大学生摆摊其实不太好,除非自己将来想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或者想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比如做营销等。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就算了。

  学校态度 多数高校默许


  大多数高校明确规定学生不得在校内从事经营、销售等商业活动,有的学校更是明令禁止。记者从全国各地区的高校学生那里了解到,大多数高校学生在校内摆地摊需向学校(主要是学生会)申请场地,经批准后才可以在学校摆地摊。
  在西安理工大学,一位保卫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学生在校内摆地摊,会组织定期检查,“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校内摆地摊影响了学校超市等店铺的生意,经营户会向学校投诉,我们才会去检查。一般情况下,都会默许学生摆地摊的行为,检查时遇到也不会对学生做处罚或者处分。”
  记者随机采访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西安高校的多位大学生,他们基本上都表示并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关于摆地摊的规定。“学校一般也不会管,也没听过有摆地摊的同学被学校警告处罚什么的。”西安工业大学一名大三同学说。


  学生买家看法 为大家提供了方便


  “大学生地摊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便利的周边商品,且学生不会像社会上的商贩那么奸诈,商品质量与价格都比较合理。”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玥玥认为,站在摆地摊者的角度,校园内是个比较安静的商业圈,没有城管也没有砍价大妈,竞争也不大;站在校方角度,除了每年一度的跳蚤市场,更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平时在校摆地摊,“算是一种均衡学生素质的政策。”
   小罗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地摊族数量还算比较多,一般集中在生活区马路边和食堂广场内。他买过一些零食,质量还不错。客观上学校是不允许这种行为的,但是大部分时间学校也是默许的。“我还是挺支持的,自己做点小买卖赚点零花钱嘛,也提前体验一下生活,怎么也比窝在宿舍打游戏强。”


  专家观点 学校该为校园地摊族开辟绿色通道


  “大学生选择以摆地摊的形式参与社会实践,也是模拟创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可以勤工俭学,赚取一部分生活费,提早接触社会。”采访中,来自省内的教育专家分析,大学生地摊族满足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他们分布在餐厅门口、公寓楼下等学生必经之道,极大便利了学生的生活。学校应规范管理学生在校内的经营活动,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防止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