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一团火,走到哪里就燃烧到哪里,在他周围的人都感受到那团跳动着的火苗的力量;他有使不完的热情,对很多事情充满热忱;他从不刻意去追求,只是顺从自己的心,去行走,去实践,去学习。
邓陈宁,水院给111班学生,喜欢丰富而自由的生活,对文艺和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他,因为理科学习的缘故来到了一所理工院校,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文艺的喜爱。他喜欢文学的内容,读小说多半是历史、军事、民族色彩浓重的,而对散文小说也有涉猎。选修课也就自然而然的选了文学性质颇为强烈的大学语文和国际贸易地理。在大二参加校报后的那段时间里,他特别痴迷报告文学。他说,自己的感性许是超越了理性,无论是读书还是看电视,都容易置身其中、天马行空。
大一,他最喜欢最享受的两件事情就是去图书馆和出去游玩。图书馆里,人文社科类的读物深深吸引了他,他甚至把民国时期和有关外交人员的人物传记读了个遍;周末自然不会闲着,买了张陕西旅游年卡,把大明宫、阿房宫、杜陵、陕博、未央湖等西安有名的去处走了个遍。
他喜欢折腾,不愿意总是安安分分,刚来到大学他便参加了校学生会秘书处、外关部,院学生会编辑部。大一一年,参加过很多活动,如ERP沙盘模拟大赛,结构承重大赛,校水利创新设计大赛,院科技节,在题为“我的情绪我做主”心理健康月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大二毛概PPT展示,他根据当时热议的中国梦,确定了“大河遗梦”的题目,根据平时阅读的材料,他以黄河留给人们的怀想,从近代历史谈到党的十八大,内容充实文学功底毕露,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参加那么多学生组织,又参加那么多校园活动,他依旧能把时间处理好,坚持每天晚上上自习。他说,他不想让其他事情耽误学习,绝不可能为了社团活动去翘课,玩时玩学时学,才是最好的状态。
他喜欢热闹,喜欢交流,和同学们一起做事一起吃饭,让他有种安然的感觉,而实践又让他有种成就感,因此他喜欢做试验,喜欢画图,喜欢动手实践。他所学的课程里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水力学实验,钢筋水泥实验,每次做实验他都觉得时间太短次数太少。尽管他自嘲是“学渣”,但还是对学习有种难以抹去的快乐感。
放假时,他也不闲着,大一临近暑假的认识实习中,参观曲江水厂、浐灞生态湿地、第三污水处理厂,听工人讲解,感觉实践所学的内容比自己一年所学的书本知识更深刻。大二暑假去延安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延安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宝塔山,听讲述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的报告,听陕北民歌,吃当地特色美食,对他而言,这更像是一次文化之旅。利用小假去过峨眉山,张家界,凤凰古城。也许吸引他的,不只是直观的所见,更是一份文化、一份感悟、一份情怀。
现在大三的他,正忙着考研复习,虽然还有很多自己不想放下的事情,但考研复习期间还是得把重点放在学习上,把以前没弄懂的知识搞清楚,改掉以前学习上的一些坏习惯,如拖延症。他说,考研结束依然会拾起以前喜欢的一些东西,学习画画,学一种乐器,多运动,找回高中那个瘦瘦的精干的自己。
他还对语言有很大兴趣,自学初级日语、西班牙语。对于未来,他想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希望能有一个容纳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书架,一扇大大的落地窗,在午后阅读,能有一些时间,在路上,游历南北,感受青春的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