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研兵法 习国学
-----访我校孙子兵法协会
2014-01-03 15:21 学生记者 夏晶晶 

    12月21日(星期六)上午九点,孙子兵法爱好者协会的成员们已经集结在一起,准备参加“参观毛泽东敬览馆暨纪念毛泽东120周年诞辰活动”。这已经是他们第七次集体活动了,大家都显得很兴奋。

    为了更进一步深入的了解这个社团,我找到这个社团的负责老师刘军成老师,通过刘老师的介绍,我对社团有了更多的了解。

    总感觉研究兵法的人一定很严肃,相反的,第一次见到刘军成老师就很自然,我完全感觉不到一丝严厉的感觉,刘老师话音中气十足,态度温和,始终微笑着亲听我的问题并认真回答。和他聊天,会感觉到他是一个才华横溢,。作为“孙子兵法爱好者协会”的指导老师,刘老师对这个在工科学校的文学社团发展方向也相当明确。看看下面的对话,相信您也会有相同的想法。

一、  有关社团

    记者:很高兴能跟了解社团相关情况。

    刘老师:我也很荣幸。

    记者:“孙子兵法爱好者协会”今年第一次见到纳新,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听这名字又很有兴趣。请您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社团的创建初衷吧。

    刘老师:这个协会,可是经过不断发展和逐渐壮大的。原先,它叫做“武装部国防俱乐部”,后改为“军事俱乐部”,在大约四年前,更名为“军事爱好者协会”,之后经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的审核和批准正式成立,起名为“西安理工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会”,是由国防生发起的以研究《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学理论及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学术团体。研究会主要面向热衷军事,爱好国学尤其是兵学文化的同学,打造西安理工大学首个专业性的集国防教育兵法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社团组织。但是考虑到,对于“研究会”这个词,很多同学望而却步,所以直到今年,正式以“孙子兵法爱好者协会”的身份纳新并开始举办学生活动。

    记者:那么社团今后发展的方向您有什么计划?

    刘老师:创立之初,我们主要搞理论研究。作为指导老师,我的想法就是多多培养一些乐于学习兵法的弟子,现在我的想法更多的就是,尽量为社团的同学们提供学习的机会,为他们安排讲座,可以多举办些活动,不拘泥于一部古典名著的研究讨论。重在普及,军事与国学相结合,学习应用经典,让他们有重视国学的意识。

    记者:这么说,我们社团的定位一开始是学术交流,现在是普及和宣传?

    刘老师:也没有那么绝对,只是从纯粹的爱好者内部交流讨论往办些大家都可以参加的活动发展。

    记者: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提供大家学习的机会呢?反响怎么样?

    刘老师:我主要请自己的外校朋友来给同学们做讲座。月份我们请到西安兵法专家张秦麓老先生为同学们举办兵法讲座;11月份举办了西安陆军学院教授、军事专家朱宝庆先生讲座;12月份开展了西安市老子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老学专家刘兆英先生老子文化讲座。此外我还办了“英才班”,这个是从协会中挑选出的精英,我为他们买教材,每周来我办公室上课,上课之前都要先举办仪式,表达对先祖的尊敬。办公室里的书我也分类,作为他们的小型图书馆,有严格借阅制度。同学们参与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效果也不错,气氛挺热烈的。

二、    有关古典文学在工科学校的发展

    记者:众所周知,西理工是一所工科学校,大家普遍都觉得大多数理工科的学生对兵法、国学、古典文化没什么兴趣,您觉得我们学校的文学氛围怎么样呢?

    刘老师:大家对《孙子兵法》这部名著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喜欢《孙子兵法》甚至对其有所研究的同学也有。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部古典名著,我希望他们通过学习能够应用到今后的人生生活当中去,时刻具有国家忧患意识,传承传统文化。

    记者:对于这样一部古典名著,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您觉得怎样让同学们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人觉得为了推广文化的推广而牺牲文化本身的高雅气质来走通俗路线取悦大众?例如戏说?

    刘老师: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终究不是那么难以调和的吧。就说在我们学校发展《孙子兵法》,只有让我们的社团在我们学校有了知名度,才能讨论其内在本质。我想还是深入浅出的好。

    记者:老师跟您聊天很愉快,谢谢您。

    刘老师:有时间过来坐坐,我们可以多聊聊。

    在刘老师的办公室,我见到了“孙子兵法爱好者协会”的会长赵玺和几位刘老师的得意弟子,我也和他们简单的聊了聊。

    记者:作为协会会长,能跟我谈谈社团吗?

    赵玺:我们协会是一个主修孙子兵法,兼修国学的学习型社团。由一群热爱兵法,崇尚国学的有志青年组成。社团内人才济济,能文能武,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学习文化。协会在指导老师刘军成和历届协会会长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的学习方式并不局限于死板的课堂教学、讲授,更主要的是开展名人讲座和外出活动交替进行,希望大家能在更轻松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

    记者:跟其他社团相比,咱们社团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赵玺:相比之下,我们协会而更偏重于实践部分,鼓励大胆创新学习。本学期中我们成功举办了外出参观空军航空大学,八路军办事处,张学良公馆,毛泽东敬览馆等活动。我们在举办协会活动的同时也提倡举办大众化的活动,目的是为校园社团文化繁荣出献出微薄之力。当然协会从正式成立到现在时间并不长,在管理制度等方面还存在有很多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完善,力争把协会办的更好。

    记者:那么对于入会的同学有什么要求吗?

    赵玺:我们欢迎入会的同学,但是要求态度积极,思想端正,对自身有一定的认识。同时热爱兵法,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兵法和国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见解。我们希望结交到有理想,有才学的有志青年。

    记者:作为会长,你对协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针对性的计划何展望?

    赵玺:孙子兵法爱好者协会是为爱好兵法和国学的有志青年搭建的一个十分良好的平台,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加入!也希望我们协会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做到传播国学之美,让更多的人爱上兵法,爱上国学,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记者:能谈谈你眼中的刘老师吗?

    赵玺:刘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和蔼,有亲和力的一位好老师。在我眼中,刘老师和我们没有师生之分,就像和朋友一样,有事说事,没事闲谝,总是把他知道的毫不保留的全全教授给我们。促进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采用因人而异的培养方法,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给我们每人都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在各个方面培养我们,让我们的到最为全面的发展。

    记者:从刚进入协会到成为会长,一路走来,你的成长有哪些?

    赵玺:我最初是一个对国学一窍不同的门外汉,在军训期间一次意外的与刘老师的交谈,改变了我对国学的看法。我记得刘老师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文能兴国,武能安邦”。对,作为一个国防生,特别是以后要去部队,保家卫国,一定要能文武双全,军人就是要能文能武。从那次交谈之后,我便开始慢慢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开始只是自己一味的背诵,可是参透不了其中所蕴含的奥秘所在,随着背诵的东西越来越多,不懂的东西堆积如山,不知如何解决。又是偶然的一个机会,碰到了刘老师,就给刘老师说了下我的问题,奇迹般的我的所有疑惑全部解决了。从那之后,我便爱上了兵法,爱上了国学,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国学之后,我发现我的思想慢慢变了,脾气变得没有以前那么暴躁了,能够很平静很理性的对待自己眼前所发生的很多问题,自己的心可以安静下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学的越多体现的越明显。所以,我励志,研兵法、习国学,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而努力奋斗。

    接着,我又采访了一位女同学荆霄。

    记者:我很好奇,作为女生,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社团?

    荆霄:起初和这个协会结缘是因为协会上学期的一次外出活动,被同学叫着就去了,本想着就一次外出活动玩完回来就结束了,可是去了发现根本不是这样了。第一次和协会的会员们接触,便喜欢上了刘老师,喜欢上了和比自己学识渊博的学长、高手们聊天,更喜欢上了这个集体和谐融洽的边玩边学的氛围。我觉得这个集体可以让我收获很多,那何乐而不为呢?在这里,良师益友,有所学,这就是收获!

后记

    这次采访我感到“孙子兵法协会”的确是洋溢着浓浓传统文化却又不失活力的学生协会。我感到协会里的同学积极向上充满朝气,他们身上所饱含的热情感染了我。在对这个协会有了了解之后,我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它,期待着它能够越来越壮大,期待着古典与现代结合的社团活动早日出现在西理工这一广阔的校园平台上。

    的确,大学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辅修课,有各种各样丰富的社团,有各种各样话题的讲座,我们不该茫然的想到哪走到哪,而是应该时不时停下疾行的脚步,问问自己的方向自哪,问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才不至于湮没在大学四年的时光中,一无所获。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