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历史悠久的西安理工大学京剧队
2013-12-18 15:53 赵震寰 

 

    在我校离退休教职员工新年联欢会上,校京剧队队员身穿锦衣绸裙,在二胡等传统乐器的伴奏下,为大家献上了旦角齐唱“贵妃醉酒”、毛泽东诗词“咏梅”、清唱“野猪林”、“吊金龟”等节目,受到热烈欢迎。

    京剧在我国被誉为“三大国粹”之一(另有中医和国画)。京剧的形成要追溯到1790年清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时,征集全国各地著名戏曲班子赴京作庆贺演出。以后四大徽班继续留京献艺。1830年湖北的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与徽班时常合班演出,互相取长补短,并且不断吸取当时进入北京宫廷和民间的秦腔,弋剧和昆曲等戏曲精华,逐步形成了京剧的风格,最初称为“皮黄”,又称“京调”。1840年前后,京剧成为继昆曲之后,在全国风行的主要剧种,到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盛行全国。

    西安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的北京机械学院,是由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和北京干部学校于1958年合并建成的。说起学校的京剧社团组织,这三个学校和这三个学校的前身,在四五十年代就成立有京剧团。由于都在北京,喜爱京剧者较为普遍,有的是教职工组成,有的还与学生共同组成,参加的人员多,演唱的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伴奏的文场、武场件件精通,当时真是人才济济。现在仍在使用的一件打击乐器锤钹上面,还保留着“国立高工”字样,它是北京机器制造学校的前身,说明我校京剧组织历史悠久。

    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和北京干部学校三个学校没合并前,就经常合在一起演出,由于联合演出,阵容强,水平高,当时的演出都是粉墨登场,不仅在校内演,也常到校外演,可谓名声在外,好评如潮。曾经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全本的“群英会”、“红鬃烈马”、“十三妹”、“穆桂英”、“龙凤呈祥”、“打渔杀家”等连台大戏及“女起解”、“玉堂春”、“空城计”、“黄鹤楼”、“三不愿意”和“贵妃醉酒”等二十余出。也曾自行从地方戏移植改编成京剧,如“葛麻”,并参加汇演获了奖。到60年代,演出过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 等现代剧的全剧。从演员到伴奏,从服装、道具到灯光、布景效果,领导支持,全校配合,共同认真排练,在校内外演出数场,受到热烈欢迎。

    如今的西安理工大学京剧队成立于1999年。开始是由离退休处牵头组织的,当时叫“京剧自娱自乐班”。后来成员逐步扩大,并由校工会参与领导,经常活动者包括离退休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有二十人左右,便改为京剧队。京剧队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京剧名段清唱,文武场自己伴奏,每周活动半天。由于京剧队是西安高校京剧协会成员,又是副理事长单位,在高校组织的京剧活动和校内联欢等演出中非常活跃。京剧队最辉煌的莫过于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的亮相。当时,中央电视台在西安拍西安高校“过把瘾”京剧节目,我校是三大方阵之一,校离退休处、校工会、校团委组织了八十多位师生参加,在“群唱”、“个人演唱”、“答题”、“报戏名”、“学一招”等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而每次项目取胜时,鼓掌、欢呼声中,“西安理工大学”醒目的六个大字就会时常出现在荧屏上。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向全国播出后,北京、湖北的校友特意打来电话表示祝贺,他们说: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母校的演出,心里非常激动。母校不仅表演精彩,而且向全国宣传了母校,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参与。

                                                                   写于2006年1月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