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阳阳,印包学院印卓101班学生,先后从学院的平行班转入德语班,后又转入卓越班。喜欢文学,参加过学校不少征文活动,获过不少奖。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他总结道:大一激情,大二平淡,大三冒险,大四正在创造。感觉四年来没浪费时间,交了好多朋友,闲时要么参加社团活动,要么兼职,要么看书;但爱好比较少,游泳没学好,对打游戏不感冒,个子挺高却很少打篮球。
因为高中比较内向,很少说话,来到大学后他想改变这种弱点,因此大一刚来参加了好多社团,有管院互助社,青青草协会,机仪学院青协,德语俱乐部等。在互助社他参加组织过爱心募捐活动,去蓝田县给留守儿童做家教,拉赞助等,他说,好多社团其实做的事并不多,但经常开会,组织活动也不周,因此大一一学年结束后他选择了退出,只留下在大一下学期参加的文学社。暑假参加暑期调研活动,他的关于农村沼气池的论文还获得了院级和校级奖。
大二退出社团后的生活平静了好多,平时就过着宿舍、教室、餐厅、图书馆四点一线的生活。闲时大多时间都用来看书,第一学期在陕西省办的一个诗歌活动中获得最佳诗歌奖(全省20人获奖,10人得最佳诗歌奖,10人获最佳人气奖)。第二学期卓越班要求必须参加一个选修课,去学校工训基地跟老师学习制作东西,后来他们小组5人合力设计一个小型风力发电机,他负责制作风力发电机外壳,用CAD画图,让老师改,反反复复十几次才做好,看着自己和同学共同完成的作品,他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大三第一学期,他在武警医院附近带了一个家教,初中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教,每周去三四次,坚持了一个月,后因学业考试而停止。第二学期,他下定决心考研,选的是他喜欢的中国史,周围好多同学多说这专业比较冷门,将来不好找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是真的喜欢,想着将来实在不行就去高中当历史老师,毅然决然的报了考研班,买了各种有关书籍,每周都去上课。暑假为弥补忙着考研不能参加大四实习的学分,去了一个叫中华商务的印刷公司实习。
大四依旧为考研忙碌着,付出那么多,结果天不遂人愿,考研考试报名的前两天却发现自己身份张丢了,因为他报考的陕师范不允许用临时身份证,迫于无奈他只好选择放弃。为这事心里不舒服,在宿舍睡了两三天,他觉得不能这样下去,又打起精神找工作。有一次一家公司在面试时问他学习成绩如何、是否拿过奖学金、是否挂过科等问题,他的回答是学习成绩一般,没拿奖学金,挂过科,意料之中第一轮就没淘汰。找工作继续进行,幸运的是第四天就和一家公司正式签约,而他们宿舍有的人找了一个月还没找到。
一向稳重,习惯过规律生活的他,也有疯狂的时候。大一第二学期的一个周五,高数课上他听不下去,心血来潮想去爬华山,于是上完第一节课就走了。给同学们打电话,没一个人去,他一个人买了吃的喝的东西,带上羽绒服就去了火车站,也不清楚去华山到底坐到哪,买票时就只给给售票员说他要去华山。路上还遇到两个咸阳一所学校的大四学生,他们很有经验,带着他来到华山脚下后,顺小路走了。他那时胆子小不敢逃票,就买了票一个人往上爬,凌晨一点左右到达东峰,在峰顶一直等到五六点想看日出,结果天气不好没看成。天亮后他陆续走了南峰和西峰,又独自走下来,等回到学校都周六下午了,累的倒头就睡。
大一暑假里凭着一腔热血来到西安,想找一份暑假工,由于没经验不知如何下手,先后给两家中介公司交过钱,却都没找到合适的。他只好在一个城中村租了一个房子,找一些发传单等的活干,各种细碎的活都干过,在开学时还去新生宿舍推销锁子。搬出出租房的那天,他和一个一块住的男生去超市买了好多好吃的,一直吃到吃不下了,就去睡觉,早上四五点起来又继续吃。暑假结束后,他仔细计算了一下,发现除去日常开销,自己没赚反而花出去了一千块左右。
他说自己不喜欢呆在宿舍,平时除了去图书馆,经常出去玩。还去过沣峪口、杜陵、鲸鱼沟、白鹿原、骊山等地方。现在工作找到了,学校每周只上一节课,他就每天去图书馆看看书,准备写一篇小论文,晚上跑跑步,规律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