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读《古典爱情》有感
2017-12-05 13:53  

解读余华《古典爱情》

——冷石向秀

"揭开温情的背后是血淋淋的恶魔性现实"

—余华《古典爱情》

在文学上,由于笔者思想激进,故研读了余华全部作品。笔者认为,余华作品值得借鉴作品皆为短中篇小说。本文笔者以《古典爱情》为例,对余华作品特点尝试说明。

从文学角度看,本文的精彩之处是非常成功的戏仿。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将戏仿作品定义为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戏仿,又被称为滑稽模仿,仿拟等等,是一种通过对原作的游戏式调侃模仿,从而构造新文本的符号实践。本文解构了传统古典小说中"才子佳人"的套路,并糅合了许多隐秘的关于文革和饥荒的责备意义。全篇充满着悲剧性,结尾时这种悲剧性达到了巅峰,并表达着爱情,甚至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脆弱,结尾从手法角度看,属于一种超自然手法,这是余华先锋文学的经典尝试之一。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大众化经验中的古典爱情进行了双重颠覆与解构。并在解构中建构了其先锋性。传统的爱情叙事里,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的过程不管经历怎样波折(大部分是人为的),结局不管是悲是喜,结局都会指向一个符合读者阅读期待的圆满,如《西厢记》《柳毅转》《牡丹亭》。纵是一些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其结局也会以一种幻想的方式,对悲剧做出补偿式团圆的处理,如《孔雀东南飞》《梁祝》。这种叙事模式的产生,与中国两千年思想文化中"和平中正,温厚圆满"的伦理观念与审美格局有关,这正体现着中国民众长期遭受生活之苦之后在精神上的追求与寄托。而本文却充斥着一种"冰渣子"的冷漠态度。薛毅在《主体的位置与话语—当代小说中的后现代问题》中说到:先锋小说内部的主体不再是具有合法性观念的主体,也不是以行为取胜的主体,作家强调的是这个主体行为遭失败的过程。本文从文学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柳生的主体性一直被淹没在焦虑之下,同时,文中柳生对自己的主体性一直是不确定的。开棺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柳生主体性的最大也是最后一次释放,却在阴阳循环的规则中失去了主动性—冥冥之中有一种异己的力量,主体只能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成为飘忽不定的幽灵。他们的爱情为什么会失败?要知道本文中并没有丝毫人为阻挡在里面。最终只能说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命运观在作祟。这样,主体力量在历史无理性中被消解。

从心理学角度看,本文可运用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解读。由于本人对弗洛伊德心理学很喜欢,故只从它最重要概念解读本文。近期,本人阅读了大量后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尝试创作了一些超现实主义诗歌,故对《古典爱情》中的荒诞中的合理十分敏感,并有一定独到见解,这也是笔者从心理学解读文学的第一次尝试。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本文的荒诞来源于爱情观念在戏仿的过程中时而"本我",时而"超我"的奇妙组合。首先爱情的发生源于本我。初遇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读原文时,让人觉得这是最典型的性幻想,在幻想中借风,柳生体会了近距离才有的香气和体温,这是本我的原欲在得不到满足时让步的满足方式。小姐惠邀请柳生上楼,提示着惠心中有的一丝欲望。与其说爱情的发生是情感的深入交融,不如说是一种欲望宣泄。爱情的发展是源于超我。爱情之后,一方为另一方所做的事完全出于内心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一方面与感情基础的深厚程度有关,一方面与个人性格特点有关。实际上,柳生与小姐惠二人感情基础几乎为零,所以这种无来由的责任感使人感到荒诞。从精神分析学的观点看,作者给出了唯一的解释,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那就是柳生的"超我"强势的占据了人格结构的全部,直接取代了自我,导致他将责任心与道德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大多数人未曾看到开头大篇幅描述背景的一个原因。描写柳生家庭贫寒,心理学上则可推导出经济基础缺乏导致格外重视精神世界的培养。描写柳生饱读诗书和启蒙教育情况,心理学上则可推导出他思维和道德感的形成全部仰仗经典著作中的内容。描写柳生父亲早逝,心理学上则可推出俄狄浦斯情结使柳生有模仿,取代,超越父亲的行为。从以上三点可得出一个结论,柳生的道德感是一种来源于书本的、文学化的而非现实化的道德感,所以会做出一些古书中出现而未在现实中出现的、社会意识形态提倡的过分高尚而非普通人随时在做的事件。这样完美解释了荒诞性的来源以及荒诞性中的合理性。超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难之处在于荒诞的合理化,本文运用心理学知识构造了荒诞,并将其合理性简单表达了出来。此处是《古典爱情》最为值得学习之处。

从哲学角度看,本文对应哲学命题正是存在命题、死亡命题和宿命命题。余华作品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非常大,尤其是海德格尔与萨特,本文更多的却是死亡哲学。全文需要格外强调的一节是"人吃人"的那一节,在那一节故事情节中,全文将典雅浪漫的叙事传统剖出了最惨不忍睹的裂痕。《古典爱情》采用了与《牡丹亭》极其相似的故事框架,却无情肢解了《牡丹亭》所代表的"充满"哲学和典雅美学。全篇被死亡气息所笼罩,灾荒年间,小姐惠沦为"菜人"的血腥描写将原本才子佳人叙事彻底变为冷酷的死亡书写。如果说杜丽娘的死是向生而死,则《古典爱情》中一以贯之的生死观则是向死而生。有人说,大量的叙述死亡的事件和主题,使余华的作品给人一种残酷的存在的震撼与警醒。在《古典爱情》里,叙事已完全与重复机制,甚至死亡与冲动混合为一。这也验证着,叙事行为是死亡冲动的预演,这一命题。解读《古典爱情》,我们可以发现随处暗含的、贯穿始终的死亡感和宿命感,如开篇出现并贯穿全文的一个意象,黄色大道,它伴随着无处不在的悲凉氛围。雅思贝尔思(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之一)认为只有死亡才是生存得以实现的条件,死亡是一种一直渗透到现实里的势力。这种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在《古典爱情》中是颠覆古典言情小说的利器。本文说明着,死亡不仅仅是人吃人惨剧中死去的生命表象,而且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展开式,这就是死亡的与生俱来性。同时,《古典爱情》也体现着余华所本身特有的非理性价值观。余华曾在文章《虚伪的作品》中谈道:“秩序总是要道受混乱的捉弄。因此我们置身文明秩序中的安全也就不再真实可信。”这表达出他对秩序,道德等所谓人类高级文明产物的深切怀疑。《古典爱情》中,他以自身对“历史真实”的感受去颠覆传统的历史想象,在当时具有发人深省的先锋价值。但如果跳出80年代末的特殊历史语境看这篇小说。几乎可以对之前关于余华写作的“解构批评"做一个内在解答。同时从《古典爱情》中也可以看出余华持的对立思维模式,其与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思考模式十分相似,那就是德里达逻各斯中心主父"的思维模式,消解二元对立的封闭结构,解构不是用一物去颠覆另一物。其是一个充满对立的哲学系统。

从语言学角度看,《古典爱情》在解构与建构方面十分成功。张清华《文学的减法》中谈到,余华正是把小说所负载的经验和小说所依赖的叙述形式都做了提纯的简化。这种经验与形式的抽象演绎更容易勾连与唤起读者繁杂的经验世界。我的西方美术老师也曾十分强调文艺的减法,他说过一种经典的话,减法是一种最好的加法。透过本文,应看到余华在共时维度上的抽绎结构的惊人能力。他巧妙的将古典才子佳人小说与鬼魅述异小说中经典情节元素和表达方式高度抽绎和概括在一起。众所周知,结构主义者关注的并不是一个个叙事元素在组合轴上的多种变化与积累,而是在共时的维度下,将同一类叙事元素归纳并演绎出逻辑规则。余华《古典小说》以小说的创作践行了结构主义的共时思维模式,将古典小说组合轴上形形色色的故事情节和叙事元素进行高度归纳,抽绎出一条涵盖这些类型元素的叙事线索,这就是本文取名为"古典爱情"的缘故。当然,《古典爱情》的要义并不在于叙事序列的提炼,而是在于提炼的解构与破坏。在才子佳人与死者还魂的叙事线索中,人吃人的惨剧无疑是断裂的一痕。古典爱情的叙事元素被余华精妙的抽绎呈现后,又残忍地遭受肢解,这就是结构上的颠覆。同时从《古典爱情》中也可以看出余华持的对立思维模式,这方面与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态度相近,即解构不是用一物去颠覆另一物。其是一个充满对立的哲学系统,是对二元对立封闭结构的消除。

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本文精彩之处在于余华揭穿了历史想象的虚伪,呈现了历史的另一面。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分析有,吃人的风气在人类的蒙昧时代是普遍存在的,在食物没有保证的渔猎时代是不可避免的,直到出现家畜的饲养和稳定的淀粉食物后,这种现象才消失。因此,在进入农耕文明后,人吃人被视作不道德,违背人性的。而《古典爱情》里的食人现象则意味着在文明时代里,人类的道德在饥饿面前不堪一击。当生存难以为继时,人类行为将瞬间回到蛮荒时代,这正是文明的脆弱性。从才子佳人到刀下菜人,余华的《古典爱情》无情地撕下了古典文学想象的温情面纱,直指人类的动物性和非理性。其中深刻的存在主义死亡主题和共时的抽绎与破坏意味着《古典爱情》揭开了历史的表层,披露了历史的血腥真相。同时可以这样说,《古典爱情》是一种历史记忆对另一种历史记忆的增补。最后,从人性角度看余华的《古典爱情》,我觉得它具有十分明显的后人道主义倾向,以去道德化的立场在作品中描述了人类生活中最粗鄙,最远离理性的区域。它描述了人性中的荒诞性与非理性。

后记:有人说余华的血管里流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通读余华作品,发现他正是以理性反思理性本身,审视着理性的脆弱和荒谬,引出的结论竟是对理性本身的怀疑乃至绝望。余华的小说对普通人的生存状况给予极大的关注,其小说包含着强烈的生命意志:渴望无畏、无惧、自由、诗意地生存。余华小说中叙述的种种故事,积淀着他对现代人精神境遇的理解和关注。

余华以温情为阳光,扫荡阴霾与黑暗,只为使人无畏、自由、诗意地生存于世,这正是余华作品最大的魅力之所在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