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情系数控机床
——献给西安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
2019-04-29 13:53 校友 黄贤鸿 

1973年9月我走进了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前身),圆了我上大学的梦。我们这些工农兵学员,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希望,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极其特殊的一代。经过艰辛岁月的磨练和考验,填补了10年浩劫高等教育的空白,同时也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毕业4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的设计、研发工作,先后研制成功数控加工中心机床16个品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省级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项。1986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12届国际博览会上,我研发的数控立式加工中心机床当场售出,成为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出口到发达国家的高档机床,新华社、人民日报均有报道。从此,打开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数控机床批量出口欧美国家之路,为国家赢得信誉和外汇。为了开发研制数控机床,我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毕生精力,无论是在老父病危,幼子夭折的极度困难情况下,我始终奋战在研发第一线,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无怨无悔,奋斗一生。为表彰我对工程技术事业做出的贡献,1992年10月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76年12月,我从陕西机械学院自控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立即返回原单位宁夏大河机床厂,加入了初期的“THK6350”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研发之旅。那时,还没有大规模集成电路,缺少可靠的伺服驱动装置和伺服电机,更没有存储器件和程序软件。机床控制系统是用小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继电器搭成的,驱动用的是步进电机+液压马达。“THK6350”加工中心机床试制完成后获机械工业部科技新产品奖,参加了1979年春.秋两届广州交易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进步。

随着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78年德国SIEMENS公司,日本FANUC公司为数控机床联合研制了“7M”数控系统以及直流伺服驱动和电机。从此全世界的数控机床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1年由北京机床研究所和大河机床厂联合承担了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TH6350卧式加工中心”的研制。作为唯一的工农兵大学生的我,有幸承担电控系统主管设计;电控部件采用“FANUC7M”数控系统,X.Y.Z三坐标为直流伺服电机驱动,脉冲编码器作速度和位置反馈,半闭环控制,刀库容量30把,随机换刀,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机床顺序动作。经过4年的研制,1985年10月完成了样机。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台卧式加工中心机床,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我国卧式加工中心机床制造的先河。经鉴定,主轴最高转速4500rpm,重复定位精度0.008mm,快速15m/min,换刀时间6秒。达到80年代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1986年12月“TH6350卧式加工中心”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4年11月我去美国印地安那坡里斯考察数控机床和控制系统,为大河机床厂探寻高性能的数控系统。

1985年12月去美国底特律学习培训DANAPATH数控系统。其后将该系统引进国内并用于开发“TH5632立式加工中心机床”。“TH5632立式加工中心机床”批量生产并成为八十年代大河机床厂的主打产品,除了大量国内销售外,1986年参加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当场出售给芝加哥机床公司,1987年出口匈牙利2台,开创了我国生产的高档数控立式加工中心机床出口美国,欧洲的先例。

此后,我陆续参与开发了“四座标卧式加工中心”等3个数控机床的产品。

1990年5月,由航空航天部立项;江苏计算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大河机床厂,航空航天部北京精密机械研究所,南京511厂共6个单位80余人参与研发的“FMS柔性制造系统”项目开始启动。我作为唯一的企业以主管设计人员荣幸参加了从调研、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的全部过程。该项目是国家航空航天部的重大科研项目,十分庞大复杂。“FMS柔性制造系统”由二台带有交换工作台的卧式加工中心+十二个工件托盘和有轨转送小车+500把BT50刀具的刀库+可行走的换刀机器人组成。软件包含加工部件作业计划分配调度,工件托盘数据转送管理,机床加工实时监控,机床故障报警及处理,刀具交换,刀具破损检测,刀具数据库管理。历经长达8年的千辛万苦,反复研制,终于获得成功。1999年10月该项目获得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原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8月,以电气主管身份参加开发的“ATC—1凸轮式自动刀具交换装置”,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把加工中心机床换刀机械手从原液压或气动缸体步进驱动,改造成电机驱动三维凸轮一步完成,简化控制程序,节约成本,换刀时间由原来的6秒提高到3秒,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10月以机床主管身份设计主持开发的“FMC500—2柔性加工单元”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11月被大连市政府招聘至大连机床集团担任副总工程师继续研发数控机床,并获得以下主要成果:

2003年4月“在FANUC0i上实现五轴联动”的论文荣获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机床杂志社征文一等奖。其后参与开发研制了5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VD—50”。

2003年11月以电气主管身份参加研发的“VD系列加工中心”获辽宁省人民政府优秀新产品奖。我跟随该立式加工中心参加了9月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欧洲机床展。

2004年1月以电气主管参加研发的“VD—46立式加工中心”获大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0月去美国达拉斯安装调试由大连机床集团出口美国的第一台立式加工中心机床。

2005年9月我随“VD—46立式加工中心”去德国汉诺威参加欧洲国际机床展。展后在SIEMENS公司培训学习14天。回国后组织设计人员用“SIEMENS840D”数控系统开发研制了7轴5联动车铣中心。

2006年5月我带领大连机床集团一行4人去日本FANUC(山梨县)学习考察高档数控系统“FANUC31M”。

2007年为“VD—46立式加工中心”,2次赴美国芝加哥、达拉斯,加拿大多伦多,担任大连机床集团出口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的技术服务工作。

2003年至2016年期间,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等领域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共32项(职务发明)。

4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为振兴祖国的机床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取得的每一项科技成果都是当年母校对我的培养教育的结果,都是恩师们心血的结晶。回想1976年在洛阳706厂、洛阳轴承厂展开的以“典型产品带动教学”的毕业实习,在梁汉斌、张津二位老师的带领下,采用时下最先进的可控硅整流技术,设计了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例,微分,积分控制触发电路,可控硅三相反并联无环流可逆主电路供电系统,来驱动龙门刨床的大功率直流电机方案。这样就取代了原来的交磁放大器-发电机系统,大大降低了能耗(电力),减小噪音,减少了占地面积。通过参加这种真刀实枪的龙门刨床电路改造和调试,巩固和充实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过去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少实习2年才能从事实际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我毕业后就直接承担了数控机床电气主管的设计工作。

母校,是您教我求知,激我进取。在3年花开花落的日子里,无数老师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与汗水。在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上,我在勤奋中求知,在磨练中成长。我走出了稚嫩无知与年少轻狂,走向成熟理智与虚心稳重。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泪水伴和着欢笑,鲜花印证着成功。3年的如梦如歌岁月,母校啊,您是我求知的港湾,是您陶冶了我的心灵,提升了我的品格,您是成才的土壤,更是成长的摇篮,是您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蓦然回首,3年的求学时光竟在不知不觉中溜走。在这个菁菁校园,我度过了人生最美丽的时光。

现在我已过古稀之年,仍然担任大连市科技专家顾问团成员,继续关注着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的发展和壮大。

70年春秋,70年风雨,70年的漫长路,在这母校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磨砺了不一般的傲岸与伟大,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栋梁,而我就是其中一员。忆往夕,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一片绿叶,饱含着对树根的情谊,值此母校70年华诞之际,谨以此文作为献给母校的生日礼物:衷心祝福我的母校西安理工大学兴旺发达,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