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校友风采:人生在奉献中闪光——记国家电网公司总部退休干部刘继
2010-11-22 14:20  

 

  刘继,1930年11月出生,北京顺义人。九三学社社员。1946年考入国立高工(西安理工大学前身),1949年2月参加工作。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高压电及防雷专家,多次主持和参与国防、国家或民用等重大工程的科研、设计、实验、施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工作及成果的鉴定、评审、验收工作。1991年4月退休。


    退休后,刘继创办了北京市东辰电力科学技术研究所,该所于1996年获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金牌,2004年被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评为“百名优秀企业”。


    刘继注重科技创新,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1956年被评为“全国电业先进生产者”。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枢纽接地技术研究》2004年先后获湖北省政府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授予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刘继身上有三个特点:他是九三学社社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很感兴趣,著有相关论文多篇;他是工科毕业,对哲学兴趣浓厚,造诣颇深;他创办了研究所,但不为赚钱,只为搞科研。

                            精力充沛的老专家
    刘继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一看就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他一边做研究,一边经营着研究所,经常坐着飞机、火车到外地出差,非常忙碌。除了做自己的专业——高压与防雷研究,还大量阅读、研究哲学,并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


    1991年,即将退休的刘继开始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了。作为一位掌握国内领先技术的老专家,创办一家研究型的企业对他来说是很自然的事。筹备资金、报名、注册。很快,公司被批下来了。他退休后4个月的一天,1991年8月,北京市东辰电力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北京上地村租来得5间平房里正式成立了。谈起当年创办研究所,刘继说因为自己有很多朋友,所以根本就没受什么挫折,只是一段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不得不暂时把研究所建在上地村。虽然现在上地村已成了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可在九十年代初,那里是一片农田,连公交车都不通。刘继上班要从城南到城北,穿越整个北京城,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4个小时。


    凭借几十年磨练出的坚强意志和不怕苦的精神,刘继克服了许多困难,即使研究所很好的生存了下来。原电科院高压所一位副所长到研究所参观后说:“一位退休的老同志能经营一个企业几十年不倒,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说利润怎样,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存活下来,养十几个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刘继说:“我不会经营,靠的就是过硬的技术。通常我接的都是别人做不了的项目。”


    他经常帮客户设计,有时设计完了,等到施工的时候,客户把他给甩了。不是因为价格问题——东辰电力研究所的要价通常还比别人的低,主要是他不会商业运做。每遇到这种事,他哈哈一笑就过去了,而把经理都放在了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上。


    1991年建所以后,技术创新共获得“非金属油罐防雷方法”、“强电流高可靠性过电压保护器”等五项专利(其中一项为“发明专利”)尚有几项专利技术申报待批中。这些专利解决了二炮、海军、西昌火箭发射中心、地下核爆炸系统、小浪底水电站、十三陵蓄能电站、秦山核电二期、三峡电站等工程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刘继还参加了全国学术会议和亚洲防雷论坛、中国国际防雷论坛等高技术活动。2004年度该所被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评为“百家优秀企业”之一。


    1993年,东辰电力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和乌克兰科学院脉冲技术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签署了三个单位长期科技合作协议。在次之前,刘继应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高压研究所、华中理工大学(现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学院(现更名为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的邀请,为40名硕士生和10余名博士生作校外指导、评阅学位论文,并成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一员。


                     退休办企业不为赚钱只为科技发展
    东辰电力研究所的企业文化是四个字:“诚、信、严、新。”即“待人以诚,办所守信,治学从严,科技创新。”


    在“诚、信”上面,职工上下一致,绝不赚取不义之财。1993年,刘继出差期间,京郊某县做一个接地,竟要订购20吨LRCP型降阻剂。工作人员向刘继请示,经过他设计计算后,只用2吨就解决了工程问题。1999年,小浪底水电站要求订100吨降阻剂,刘继计算只60吨,但设计单位不放心,要求多订一些,订货80吨。于是,刘继与其商定,合同中注明分两批供货,第一批是60吨,如果满足工程需要,合同自动终结。结果为国家节省40吨物资,节约经费16多万元。


   他说:“因为我是科技专家,不是只顾盈利的企业家。”说到纳税,还有一个说道。几年前,新聘来的会计发现东辰一直在多纳税,例如把本应由运输公司纳税的运费部分,也纳了税。对此,刘继又是哈哈一笑说:“‘肉烂在锅里’,都是一个国家的,多纳了就多纳了》”东辰电力研究所由于认真纳税,被评为信得过的免检单位。


  刘继淡薄金钱,体现在作为所长,他15年  来从未在这个公司领过工资,却从研究所的利润中拿出15万元捐赠给社会。在海南担任顾问期间,看到当地农民砍树烧火做饭,刘继就出资帮村民建起了两座沼气池。他还捐助希望工程,资助一些 会议和活动。他还在清华大学研究所设立高电压奖学金,10年间共出资七八万元,并且坚决不同意该奖学金 以“刘继”冠名。


                           严谨的怪老头
  刘继见到所有的人,不管长的年长还是年少的,不管是单位领导还是送水工人,都要站起来打个招呼,问候一声或道声辛苦。别人走时,他同样站起来说声再见或谢谢,几十年如一日,直到现在两鬓斑白。有时同事的孩子进来,他也站起来问:“小朋友,你好吗?”周围的人都很惊讶,他却认为:“对任何人都讲平等,这是起码的尊重。”


  但也有对人“不平等”的时候。一次,上海电管局和拉萨地热电站的出差人员同时到了,要他接待。他对上海来的人说:“咱离得近,西藏远多了,您先等一等,我先接待地热电站的同志。”他总是对弱者表示出比强者更大的尊重。


  他对事认真,有自己的主见、容不下差错。他每天必读《北京晨报》、〈参考消息〉和〈中国电力报〉等。出差回来,对于落下的报纸也要一张不缺的补看,格外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他看这些报纸的时候,不只是看,还要挑毛病。发现有错误,就会给报纸总编辑室打电话,提意见。而对报上某些所谓的新鲜事,他却认为无聊之极,视其为“文化垃圾”,不屑一顾。


  不只对自己如此,他在家对子女,在外对学生、对助手和其他工作人员也要求非常严格。他经常教育他们做人要诚实、善良。做工程师、做专家,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做一个称得起是大写的人。看到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他总是打印出来,分发给子女、学生和助手。


            民主党派的马克思主义情节
  1949年2月,刘继被分配到东北电业管理总局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之下,他暗自下定决心,要组一个孺子牛,报效祖国和人民,不计岗位,不计报酬,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共产主义。刘继是九三学社成员,作为民主党派人士,他呆板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共产党。


    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却依然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几十年共写下了12本读书心得,其中“马克思主义论科学技术和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学”专论札记(上、下册,共408页)印刷成书。作为一个民主党派人士,他一直认为九三学社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参与政治活动的党派 ,心理以鲁迅等党外布尔什维克作为自己的榜样。


  一次与华北电力学院自然辨证法教授讨论哲学问题时,对方问他都看了哪些马列主义书籍。他回答说:“凡是传到我过的马、恩、列、斯的哲学著作(包括未列入〈马恩全集〉的马克思博士论文)以及毛主席著作中的全部哲学文章,至少都读过了一遍,并写了札记多册。“经过深入交流,对方感到此言非虚。


  虽然是工科出身,但刘继深知哲学在学科理论中的意义,他不但读马克思主义等哲学书籍,还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1977年在:第8届国际逻辑学、方法法论与科学哲学会议“(莫斯科)上发表论文〈工程方法论极起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英文),1987年在中美合办的〈科技导报〉上发表〈从工程方法论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后来,在〈国防”863“高技术产业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研究中写出的论文〈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工程方法论〉获国防“863”一等奖。曾获黑龙江电业局、东北电业管理局、水利电力规划院等部门局级奖励14项。著书、译作31本,用中问、俄文、英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文章近300篇。


  此外,由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颇有建树,清华1实际研究院科技哲学系邀请他配合培养研究生。在指导专业学位论文的同时,还指导博士生陈水明(现为教授)的自然辨证毕业论文。


  他说:“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我能够成长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是多年来党和国家培养的结果。否则,无论我个人如何人努力,如何”个人奋斗,都是不可能有今天的。


  他在国网公司召开的2006年春节离退休干部代表座谈会上激昂丢说:“‘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进军号已经吹响,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和诸多电力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用到将强电网建设上,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再立新功。”


 (摘自国家《奉献》杂志——“纪念建党85周年”《国家电网公司老党员、老干部风采录》)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