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追赶超越•“十三五”规划进行时
深化改革 激励创新 推动学校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8-01-09 14:42 科技处 任海鹏 郭梁 

 

    我校坚持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集成创新并举,通过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完善激励和考核制度,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等措施,完善科研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十三五”以来,科技处联合技术研究院、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财务处等部门开展了校内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形成6大类共19份规范性管理文件,内容涉及项目经费、奖励配套、知识产权、基地建设、人才团队、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新政策更适应社会需求,更符合学校现状,使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鼓励教师坐冷板凳,潜心探索,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基础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为了鼓励教师针对学科前沿、交叉和应用基础领域潜心开展自由探索,学校制定了《西安理工大学标志性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重点奖励获奖成果、高水平论文和学术专著。该办法实施以来,学校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在原有200篇的基础上,每年以百篇增量增长、质量显著提升,2017年考核年度学校奖励的SCI一区论文与2016考核年度同比增加94%,达到近70篇,影响影子4以上的期刊论文也增长79%20173月,我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按照SCI论文发表和引用排名的ESI全球排名前1%,并且在后续统计中排名持续稳定上升。在此基础上,学校申报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的数量显著提高,基础研究类项目的比例不断加大。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公示中,我校获奖数位列在陕高校第3位(仅次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壹等奖数位列在陕高校第6位。现已公示的第十三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我校获奖10项,获奖数创历史新高。这些成果对学科建设和评估的支撑作用明显。

 

    二、以国家基金为抓手,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内涵发展,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高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获批数量,正是高校基础研究水平和实力的客观指标之一。为了激发教师申请国家基金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申报资源,学校修订了《西安理工大学国家基金项目配套奖励管理办法》,对获得国家基金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学院给予配套奖励。为了给广大教师申报国家基金和承担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平台,学校还制定了《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副高职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教师给予科研副高职称认定,调动教师进行纵向项目申报和横向科研合作的积极性。做实做细基金申报工作,以“保证数量、提高质量、全面服务、重点突破”为指导思想,除了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申报以外,还通过宣传动员、过程组织、多级评审等工作,狠抓项目申报质量,确保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在宣传动员方面,通过校、院系(学科)申报动员会、经验交流会、申报沙龙等形式,并充分利用网站、QQ群、微信群等网络媒介,进行校、院、个人三级传达,营造良好基金申报氛围;在过程组织方面,制定了“一改、二提高、三评议”的基金评审工作安排,并且对基金申报过程的任务时间节点进行了详细部署,实行基金组织工作月报制度,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障基金组织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在提高申请书质量方面,制定了校、院、系三级评审制度,利用一帮一、集中答辩、申请书外评、重点培育等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拟申报的项目从选题到格式再到内容等各方面进行把关,不断提升申请书质量。

    我校获批国家基金数量稳步增长。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495项,获资助92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3项,占58.9%,申请数、获资助数、青年基金所占比例均创历史新高。20178月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集中受理期资助项目数排名全国第102位,高校排名全国第99位,获资助经费数排名全国第122位,高校排名全国第104位,资助项数和获得直接经费数额均居在陕高校第8位,省属高校第2位。2017年我校李炎隆教授获得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实现了我校国家基金优青项目的历史性突破。2017年获资助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6项。同时,2017年度我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5项,艺术基金1项,共计获批国家基金总数98项。十年以前,我校国家基金资助数在10项左右徘徊,到2017年的近100项,我校基础研究有了长足进步。2017年度学校纵向科研到款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这些成绩的取得,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科研工作内涵,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加强科研基地和团队建设,推动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科研团队、科研基地是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和杰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进入“十三五”后,围绕高层次科研成果和国家级杰出人才的争取,学校制定了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自然科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办法。针对科研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专职科研人员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通过团队建设和更有组织的基地建设,汇聚优秀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20171224日,依托我校建设的省部共建西部旱区生态水利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近日,我校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正式挂牌运行。目前我校共建设了12个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和5个青年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有6个团队获得了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有21名教师获得了“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8名教师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2名教师获得“陕西青年科技奖”。

 

    四、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服务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我省“陕九条”“和“陕教十条”文件精神,学校财务、科技部门配合,近三年两次修订了纵、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经费按照合同约定规范使用,结余经费的处理,降低横向管理费,让利科研工作者等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发挥学校科研和人才优势,服务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2017年学校科研到款同比增长近10%,其中校管横向经费增长17%。以被列入西安市创新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科技处配合技术研究院,资产管理公司修订了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办法;通过专门转移机构,通过聘请专兼职技术经理人,实现专利运营等方法,实现专利成果转化114项,同比增长10倍。

 

    五、加强科研资质和平台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也是学校科研的潜在增长点。学校果断决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74月,我校获得新的军工保密二级资质,为学校承担涉军和保密项目提供了基本条件。2017年我校承担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基金项目等纵、横向涉密合同额超过800万元,是过去两年总合的2倍多,体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资产管理公司、科技处、技术研究院密切配合,依托智通公司、水电设计院、理工晶科三个公司,开展产业推广和技术交易,为教师服务行业企业提供了支撑平台。

    广大教师的敬业奉献和学校科研政策体系、环境氛围结合推动了学校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提升了学校声誉,有力地支撑了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工作。“十三五”期间,西安理工大学将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科研活力,提升科研水平,为我校进入全国百强作出贡献,为我省 “三个陕西”建设,实现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