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古都大讲坛 有话大家谈
2008-10-24 17:18 兰心 御风 

    编者按:古都大讲坛是我校与陕西省文史馆合作开办的一个高规格论坛,它依托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内容涉及人文、历史、艺术、经济、环保、成才、时政等方面。《古都大讲坛》自去年4月开讲以来,陈忠实、张锦秋等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前来参加论讲。这个讲坛办得怎样,学生反映如何,今后怎么办,本报采访了部分学生,请听听他们的感言——

    祁磊:《古都大讲坛》能使你在诸多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些同学就是通过讲坛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学到了课堂以外的东西。总的来说它是比较符合、贴近大学生活的。我比较喜欢文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忠实先生的报告,他用正宗的陕西方言讲了许多趣事,很幽默,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今后讲坛可以在尖端科技、新兴产业等方面邀请一些嘉宾作报告,这样会更具影响力。

    陈娜珍: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报告会是张锦秋院士所作的,可能大家看中了院士的名号,或是对建筑很感兴趣,那天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许多同学都是站着听完整场报告的,会场气氛也非常激烈。但我觉得虽然古都大讲坛涉及的领域比较广,但并不十分贴近大学生活,身边的同学对讲坛关心程度不高,可能是出于兴趣的原因。我希望以后讲坛能多关注社会问题和文学类的问题,能够邀请比较知名的作家来作报告。讲坛虽不能给我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我们立刻有什么进步,或者解决什么问题,但我想它有助于我们对各领域知识的了解,能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想。

    李飞:《古都大讲坛》日趋成熟,并且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而目前讲坛在学生中的普及面还不是很广,我觉得第一是因为时间关系,多数情况开讲时间与课时间相冲突;第二,部分报告会的听众不是自愿的,而是受命来听报告,这势必会影响报告的效果。我建议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邀请专家介绍社会动态,点评时事等,把目光投向社会,让我们了解校园之外的世界。

    石佩:《古都大讲坛》在学校已经举办了多次,在同学中反向很大,但由于学习紧张,我只听了宋昌斌先生作的关于中国户籍制度历史的报告。这次报告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从内容方面非常符合、贴近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宋先生的报告先从远古时代的户籍制度说起,由古及今,依次谈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婚姻和户口关系,着重说了大学毕业时户口调动问题,与大学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从整体来讲,报告相当成功,唯一不足的是形式有些单调,希望以后形式可以多变一些。

    鲁媛媛:《古都大讲坛》所讲的是学生关注的,我认为它比较贴近大学生活,而且它在学生中的影响。同学们看到来作报告的嘉宾在事业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所感染,我们虽是综合类院校,但偏重理工,同学们对政治、经济不是很了解,我想如果能邀请一些政治学家、著名企业家来作报告,会有更好的效果。

    李锦丽:这些报告中有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如建筑、城规等,有的则比较大众化,如文学与影视。但这些报告大多限于介绍相关知识,并未能真正激发我们去思考。我希望今后能邀请一些教育家、批评家、政治家,针对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和一些社会现象作相关的报告,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使我们能够正确的看待一些社会问题,为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基础。承办单位不妨走出陕西,放开眼界,将其他地方的一些名人请进来,比如国内著名作家及节目主持人,以扩大讲坛影响。

    陈星睿:讲坛每一期都有侧重,它不是一个大杂烩,而是有目的专业化的高等学术系列报告。我认为讲坛可以邀请一些“另类”嘉宾,如商界领袖、国家劳模,谈谈他们的心得感言,另外讲坛的宣传很重要,目前来说做的不错,如果能有宣传单就更好了。

    初丹丹:我认为报告应该增加一些与同学学习和将来工作生活相关的话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介绍自己的经验,给同学们提供参考。而且我觉得承办单位应该在组织讲坛之前对同学们进行调查、采访,征集同学们的意见以选定讲题。其次,应对讲坛加大宣传力度,不要局限于某一专业、某一院。最后,要合理安排时间结构,留有足够的时间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增加与嘉宾互动交流的机会,使讲坛发挥育人的功能。

2005年5月26日《西安理工大报》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