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二十八年光和影 千锤百炼觅重生
——《重生》观后感
2019-01-02 14:54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光信172班 门鹏伟 

12月16日,我校“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党史革命史纪录电影《重生》观影活动在曲江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各学院辅导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等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我有幸参与了这次观影。

中午13:45,进入会场,但见平日用来分隔羽毛球场的巨大帘幕已向两边收去,偌大的观众席已是座无虚席。本想在靠前位置找个座位,奈何前排被早早来的人抢了先,所以在稍靠后的地方找到我的几个朋友讨得座位,尽管心中不免疑虑会不会看不清幕布,但也只能按捺下来。周围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小声交谈着,神情愉悦而又不乏期待。电影开场前五分钟,是主持人对今天观影会的介绍,从介绍中得知这是西理工时隔十数年后的第一次大型集体观影,给这次观影蒙上了一层时代感,因为记忆里有过的全学校一起观影还是在小学,那已经是很多年前了。

2点整,电影准时开场。影片名为《重生》,所以我一开始就带着“影片想表达是什么的重生”这个疑问来到电影里寻找答案。 “夜,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268年,至此夕而毕”,这是影片引用郑孝胥之语所做开头,随后便是心平气和、铺排开来的那段历史。

序幕之后,镜头的第一个人物是19岁的毛泽东,正是一翩翩少年郎,眉清目秀、稚气未脱、朝气蓬勃、目光坚定,这时的他刚刚决定从湖南新军军营退役,回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也是第一个撞进心灵的镜头,伟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的,他们也曾是稚气未脱的少年。随后,近代史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跃上银幕,一位位巨人都被鲜活地演绎在观众眼前,近代史上的各大事件也被精细地还原、呈现在银幕上: 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做助理、陈独秀在新青年编辑部指点江山,李大钊在寒雪夜研究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著作、阁楼上的少女冰心凝望游行的队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影片对每一个事件的叙述都细致而深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也十分到位,令人不免有种穿越的错觉,仿佛身临其境。

这部片子其实更像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缔造新中国的28年历史浓缩到240分钟里呈现给观众,画面和叙事客观而又饱含情感,时代的风云激荡被极为克制地沿时间线徐徐铺开,虽然没有大开大阖的慷慨激昂,但是极富感染力,心平气和讲来的故事更加紧抓观众的心。观看这部纪录片式的党史革命史电影,给人感觉,就像抓着手腕,隔着皮肤号脉,心无旁骛,便能轻易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就在感官里跳动着给你看,你冷冷地像是一个旁观者,但依然会不被自觉地哽咽、泪流满面。影片里不乏引入珍贵的影像资料,无论是《红星照耀中国》封面上那个站在山岗上吹号角的战士,还是党中央离开延安渡黄河往西柏坡时,老百姓留恋的眼神和毛主席蜷曲着身子坐在渡船上,当这些影像呈现出来时,能够清晰感受到内心的震颤。

从影片里,我感悟到的重生是三种。一种是革命先辈在革命历程中淬炼精神意志、实现救国梦想的自我重生;一种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历经坎坷,从幼年到成熟过程中的一次次浴火重生;一种是古老中国自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灭亡后,举国求索,不断探求复兴之路的一次次涅槃重生。从电影中看到,很多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在当时看来是稀松平常,很多人也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想到自己能够造就何等功业,所有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历史的前台,走到时代和命运的潮头。今日的青年学子,也应该隐约意识到时代的重任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自己肩头,先辈未竞事业的薪火悄然递到了自己手中,如何在时代感召下完成自我的蜕变和价值实现,则将成为能否不辜负生命的关键。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