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首页 | 视点聚焦 | 论点侃点 | 校园动态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岁月 | 爱书乐影
 
梦回长安旅,久忆校园情
2018-04-09 12:22 学生记者 李文玉 

3月24日的下午,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参与了“梦回长安 校友回归”的活动。在导员与老师口中听说的、隔着遥远省市与岁月的名字,因为这次活动,而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听闻的单薄名号,他们长身而立,几十余年的岁月似过往云烟,诉说着云淡风轻;眼神坚定,大学的光景又与眼前浮现,恍如昨天。

在见到校友之前,我与同行的记者看着眼前的一叠校友资料,不知与一串名号联系在一起的“师兄”们,会是何等模样。而在见到缓步行至的校友时,顿时释然,便如故友相见,亲切而美好。

最先见到的是邹华,他打消了我们对活动的紧张感,他笑称自己是理工大广播站的第二任站长,看到母校近年来的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感慨万千,这次的校友回归,就如老朋友的聚会一般。同时,他也是校友会的负责人之一,积极筹备着联络校友,回归母校的各项活动。身为中港合资,邹华并未忘却母校,更是在签约会的前一天便赶至会场,与老友们“互诉衷肠”。

随后而至的是赵向群,来自于77级。身为第一届留校工作的校友,他对母校最难忘的,是一起并肩学习、工作的同学。谈及对母校的发展期望时,他希望母校可以着眼于“专”,以专业取胜。跨越了30余年的岁月,他认为在校期间,应注重学识的积累,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最后,他表达了希望母校越来越好的由衷祝福。

时光悄然而过,庞建中校友首先表达了对母校即将迎来70周年诞辰的美好祝愿,观母校今日之盛景,他发出“专业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好”的感慨。

3月25日的上午,“有幸”见到了自己的“师兄”、导员多次提及的清华土木水利工程学院的院士张建民。他对于这次的校友回归活动,给予了肯定。 谈及此次活动,张建民认为“它”是将陕西籍的学子、或陕西高校毕业的学生与母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对实现共赢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母校,作为他人生的起点,西安,是他步入社会的第一块跳板,他愿意与母校的老友们,一起为西安市的更好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一众的西装革履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穿着黄色外套的77级校友黄跃进。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同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年龄差距,最大的和最小的同学,有16岁的年龄差。“可以说是'叔侄辈'了。”黄跃进回忆自己的大学同窗们。但这并没有影响黄跃进与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图书馆的桌椅不够,就用自行车的钢丝锁把书包“锁挂”在椅子上——先占了座位,以便上完课后可直接赶至图书馆上自习。“对知识的渴求欲非常强烈。”黄跃进回想自己的大学时光,做完了有2900多道习题的练习册,又去图书馆借数量更多的练习册,同学们相互借着传抄,一道一道地往下做。晚上回到宿舍,将小电瓶灯安置在蚊帐内“挑灯夜读”,在12点以前从未有睡过觉。提及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的高数老师,老师在暑假为同学们补课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在酷暑时节,老师穿着的背心后面满是窟窿洞,但于黑板上书写的板书依旧整齐工整,讲课的进度并没有因为“零报酬”而有所减缓。下课后,同学们买冰棍、用暖瓶打热水,对老师表达感激之情。

忆往昔岁月,于校园林荫处意气风发;感今日之景,于校友相聚处挥斥方遒。何曰梦回长安,古城盛景永驻于心间;何谓母校重聚,昔日校友仍相忆于心田。为期一天的采访于25日中午结束,但筑于长安古巷,嵌于校园砖瓦的回归梦,正于东方晨曦处愈发明朗而炽烈。

 

关闭窗口
 
广 而 告 之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关于我们
                     地址:金花南路5号   邮编: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电话:82312248